
“In a world where talent is equally distributed, but opportunity is not, CYOT is fighting to rebalance the odds and give every young person a fair chance to realize their dreams.”
撰稿:秦琪
排版:Vicky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哈姆雷特》中说过:“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对于我们在学校上学或即将毕业的同学来说,则是“出国还是就业,如何出国,如何就业,这也是个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呢,此次工作坊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业界内的三位大咖讲师李铁、闻志刚、马卉,来为我们分享经验,同时针对我们同学在出国或就业时遇到的各种问题来进行答疑解惑。
Introduction

李铁导师
对多领域跨专业就业的建议
主要分享内容
1.以自己的目标为一个核心导向
先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把自己的核心能力,自己的性格,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搞明白。可以做测试通过自己对自己的观察,然后朋友老师对自己的一些评价来慢慢发现。观察自己是适合做纵向还是横向的工作。纵向就是说全才,是做偏乙方的。比如说像金融,像咨询项战略规划这种比较宏观的,可能要做很多行业分析,有很多方法论。横向就围绕某个方向专注去做。确定自己是一个纵向还是横向人才的时候,就知道说自己应该需要什么专业,然后做怎样的实习,去到自己心仪的公司。
2.在校学习期间实习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把自己学到的理论和一些实习的东西结合起来。去不同种类的公司去尝试自己的喜好,里面的氛围。多去跟同辈或者一些长辈去聊,去确定自己要怎么去发展,然后顺便去积累一些这个岗位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这样不管是应届生还是说社招转专业同学都会把路走的更宽。
导师Q&A
Q
知乎上经常贩卖的中年失业危机是真实存在的吗?我是医学专业,既可以去医药公司也可以去卫生事业单位,但我追求高薪和工作内容的多样性,也很担心公司工作的不稳定性,请问老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是否会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考虑稳定性?
A
中年失业危机是真的存在,但是也不用为此过多焦虑。进入职场后每个人都开始在一个赛道上发展,学习更多的知识,积累经验,逐步向上发展,每个职业都有其现有的通路。当然不同职业的选择背后肯定有稳定不稳定,高薪不高薪,还有早晚到来的问题。既然你现在已经是医学专业了,医药公司相对跟你当前追求的东西更match,事业单位节奏较慢。不过未来随着你人生需求的变化(每个人一定都会变化的),你可以抽身择业。职业不是终身的,是随着你不断积累自我,观察市场,根据需求变化的,职业和职业之间互相跳,转行,是非常正常的事。
Q
李老师您好,我想请问一下有关人生提升规划问题,因为本科是二本汉语言文学,但对传统公立的语文教师不是很感兴趣,想对学历进一步提升自己有更多的选择性,但没有很好的规划和特长,只是对食物,家政教育,商业,设计有一些爱好,目前报名了英语第二学位,想通过后面出国读书,看看更多的可能性,但不知道后面如何规划,所以想咨询下老师,如何有一个大概的规划走向?
A
汉语言文学确实是相对小众的专业了,也遇见过类似的朋友,很多出国之后学了英语或者小语种之后就在培训机构做外国人的汉语老师了。其实对外沟通是一个方向,也可以做编辑,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传媒公司,这个方向可以了解下。这种小众专业在网上信息也许不多,只能自己平时多实践,多跟过往学长学姐和老师交流,看看他们都有什么选择,自己如果都不喜欢,就自己走一条特别的路,只要自己觉得值得。探索的方法就是看看自己做的事,有什么岗位,岗位要求是不是离自己的学历+能力差得很远,如果多少都有相关的话,就可以去试试实习,感受下。
Introduction

闻志刚导师
浅谈金融行业细分和如何快速成长
简介:
龙地物流CFO,龙地为黑石在中国的地产管理平台
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并在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获取金融MBA
曾任职于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和光大安石地产基金,从事审计、资管、投资、运营、财务管理等工作
主要分享内容
1.对做财务的人来讲,你考证是很重要的。最推荐的是CPA,在国内认可度最高的。其次你可以考ACCA 。
2. 适当的训练一下计算机的能力,特别是Excel、PPT这类基本办公软件。
3.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当成是一个从学校往社会的一个过渡。
去四大就像是在社会上读研,未来的选择面会更广一点。如果还没有明白想要做什么的话,去四大里面呆几年,想一想你要做什么,这是一个容错率很高的选择。同时也有很多挑战。首先要考CPA。然后其实要注意自己的心理落差,一定要有耐心。因为前两年大量的是非常琐碎的工作,像写底稿或者就是简单的复印。另一个是要在这些琐碎的工作中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不断学习,这样从四大离开之后会带走自己的想法和很多良好的习惯。
四大在财务领域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扎实的基本功、 Excel逻辑分析的能力,特别是财务报表的分析能力。可以让你的眼界变得开阔。可以看到不同的行业,积累人脉,而且同事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企业良好的价值观会让你更受益。
导师Q&A
Q
闻老师好,如何看待院校背景一般的同学,在动辄清北复交两财一贸高院校门槛的金融行业中只能做一些活多钱少的工作,苦苦搬砖但也没有高薪和良好的晋升道路。是该继续在这个人才济济的行业卷呢?还是说尽早转行或者上岸公务员等事业单位工作?对于转行和考公又有什么建议呢?
A
不得不承认高校背景在职业生涯初期,或者刚加入一家公司的时候是有影响的,大家会默认好的学校的人可能会更聪明更能干一些。但是如果更长期的来看,高校就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在工作中的真实表现,是不是有担当,凡事有交代,是不是够努力,是不是个诚实可靠的人。我见过很多很好的高校的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很一般,照样被人看不起。
你出生怎样,毕业的学校怎样,这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没有办法改变过去,但我们可以通过现在的努力去慢慢改变将来,比如多看书,加油!
至于行业,每个行业都有竞争,选哪个行业本身没有对错,有时只是运气好坏,但让自己变得比昨天更优秀,这是永远对的事情。
Q
事务所工作两年后可以往互联网跳吗?有什么岗位以及如果想去互联网是否有必要去事务所积累经验?
A
当然可以,事务所的好处就是去各个行业都可以,跳过去的工作主要是财务/内审/财务分析这些。但如果要去互联网行业,那最好能够在事务所的客户就是互联网的,这样跳起来比较容易。
Ps:现在阿里的CEO 张勇当年就是在pwc的,他在pwc服务的主要客户是盛大网络,所以他跳槽去了阿里巴巴先当cfo,再做到ceo。
Introduction

马卉导师
对多领域跨专业就业的建议
简介:
本硕就读于英国华威大学商学院
IBM高级咨询顾问
曾就职于CIIC、Top 10 Fintech公司
熟知金融科技求职市场现状与前景
主要分享内容
1. 留学的目的误区
第一,很多人留学可能是希望比如说本来是会计专业,要去读一个看起来更吃香的专业,从此打开自己的就业路径。虽然说复合型人才是非常受欢迎的,但是复合型人才的来源一定不是你仅靠学校里面的知识来获取的。真正的复合型人才是你去累积一些真正的专业知识,而不是学校里的那些理论。
第二,提升学历的背景。留学希望会在自己的履历上增加一些buff,但这是不一定的。除非你的研究生的学历是藤校、是顶级名校。因为从国内的就业市场来说,top的咨询和互联网招人百分之七八十看中的都是第一学历。所以想通过研究生去大幅提升自己的学历背景的话,不是不可以,但是不要抱有特别大的希望。
第三,留学最重要的是你能打开自己的视野和锻炼你自己的能力。不管大家读什么专业去找工作做事情,最终的目的都是在跟人打交道,都是在用你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输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到你的工作中,为别人提供一些价值,所以留学能够带给你的是它独特的一些环境,能够帮助你去独立思考,能够帮助你去从更广阔的视野去看事情。
第四,可能有人读研是去追求学术。提醒大家一下,好的学校的排名不代表学术成就,好的导师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如果想去做学术成就的话,大家多看看自己想报的学校专业的学术成就和导师在专业领域的一些发表。
2. 研究生读金融学相关
建议大家是在有金融基础的情况下去读。如果你本身是一个对金融一窍不通的人,去读金融学的研究生,首先会比较吃力,其次含金量会比较低。第二个就是需要有技术背景,像代码或者一些数据分析软件。然后第三个就是金融的证书,这个取决于你想在国外就业还是想回国就业,证书可能会有些差异,但技多不压身。
3. 一些踩雷点
警惕综合性排名高院校的水专业。
商科里,大幅跨专业需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能力和与金融专业的匹配度。
作为中国人,如果你想在国外留下来的话,你选的金融专业最好是稍微偏理科一点的。这样在跟native比的时候你的优势会稍微突出一点。
4. 商业分析专业
对本科或者之前的基础没有那么强烈的要求。读的是商科也好,文科也好,理科也好,其实都是可以的。但这门课程指向性很明确,不是做consulting就是战略、营销或者是市场。这些跟分析强相关的一些。平时要多练case和数据分析能力,锻炼的其实就是你的逻辑思考的能力。
5. 统计专业
统计跟商分有点像的,统计更加的偏专业性。它看起来其实是非常枯燥无味的,但就业方向是非常之多的。如果读这个专业,又想去做泛商科的领域,比较重要是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和多积累你的business sense,然后重要的是要理清未来的方向。不然学着学着就变成了一个研究型的内容了。

导师Q&A
Q
想知道如果家庭方面难以提供经济方面的支持的话怎样实现留国梦?
A
首先需要了解清楚自己的留学目的,只是一个梦想没有实际的目标,在经济条件不佳的情况下建议先考虑清楚是否需要去留学。如果想清楚了,第一是自己留学的目的,第二觉得自己能够在留学中成长并收获,第三对留学之后就业把握比较大,如果这三点想清楚,在家庭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
1.去德国,公立大学都是不收学费,并且大部分是英文授课,但需要自己承担生活费(我小姨家条件不是很好,我堂弟就在德国读书五六年了,每个月生活费大概几千块)。
2.去小众国家拿全奖(需要自己把握很大,英欧概率很小,美国目前形式慎重考虑)。
3. 有目标学校,无法拿到奖学金的,可以用助学贷款,一般是毕业后六个月才开始还贷,可以安心读书,这个需要对自己能力有信心,参考机构:prodigy finance(需要就读学校在他们的school list里),国内各大行(自行了解)。
Q
如果自己的学校没有与自己专业方向相关的国外学校签订留学项目的话,该怎样实现自己专业的留学梦呢?又该如何找这种留学资源渠道呢?
A
还是那句话,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梦想,是一段需要付出和思考的人生篇章,先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去,不太清楚留学资源渠道是什么,如果没有合作项目,那只能去读master/phd,正常申请就可以,英国的话,如果target不是top10的学校,可以咨询ukuni(公众号:ukuni-centre,非广告,纯分享~),几年前他们是只收£100押金就可以申请他们合作的学校,入学会退押金,不知道现在模式如何(仅限非top学校),可以问问。如果是phd,有研究方向,对学术感兴趣,看看欧盟各种带资金的项目,基本就和在国外找个工作差不多了,比如玛丽居里项目,知乎有很多科普和教程可以搜搜。


更多具体详细的内容可扫描二维码进行视频回看

其实无论是出国还是就业,都应该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权衡利弊,分析自己的长短处,以及自己对未来的规划,这样,才能使得“出国还是就业,that is not a question,instead of an answer”。CYOT工作坊也将继续聚焦同学们求职和出国的困惑,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往期精选
活动邀约|一起来攒小红花,99公益日助力CYOT教育公益计划
CYOT首届新青年力量论坛:顶级大咖云集,助力青年成长创新
CYOT官方年报丨2020-2021年度总结
//////////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