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CYOT第一期导师计划的推出,律师导师们的高学历高颜值高素质引得后台留言爆棚,再次引发了大家对于律师行业的热议。小伙伴们有惊叹却也有疑问:哇,听说你们一毕业就是19.5万美金(约130万),暴利啊!哇,是不是像律政剧一样?Suits!西装革履、捍卫正义,精英范!哇,你们都很能吵架吧?绝对不能找个律师男票/女票!哇,我不是学法律的,我可以做律师吗?作为一个跨行业交流的平台,CYOT今天就带着各位非法律行业的朋友们走进传说中的“大状们”。想要了解律师行业的第一手资料,想知道如何跨行业加入律师大军,也欢迎报名我们的第一期导师计划(抓紧最后两天,本周五截止哦)。律师到底能赚多少钱?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收入”吧!客观来说,目前中国年薪百万的律师不少,年入千万的律师也有,再往上也是存在的。 小助手不码代码了,宝宝也要做律师!咳咳,但是,前面的数据不是指应届生的收入哦。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全球各大法学院毕业生涌入中国市场,其中一毕业就能年薪百万者实为凤毛麟角,后续能不能年入百万还是要看个人发展。以下就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下律师的起薪制度。我们先把律所分为两大门派:外所派和内所派。1. 外所派谈到外所派,不能不提传说中的Global Pay。也即美国几十家大律所愿意在中国办公室支付和其本土办公室一样的薪水。这些律所在本土第一年(“Associate”)起薪不等,基本上是19.5万美金或18万美金,算上汇率,在中国就是起薪百万了。有些老美所考虑到咱是去“海外”(中国)工作,还会给予一些补贴,如6万美金,那第一年就是25.5万美金哦~ 小助手要去 要去 宝宝明天就去读法学院~回来回来。尽管有Global Pay存在,但事实上只有少数人可以一毕业就拿到这个薪水。十年前Global Pay还是相对容易的,然而,随着更多中国学生出国留学考取律牌,加之律所越来越多,法律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外所原有的高薪资也逐步走向市场化。一部分美国律所选择提高Global Pay门槛,比如在大陆大部分应届生需要工作2-6年才能升为Associate享受Global Pay。另一部分美国律所对于职称比较大方,应届生工作一段时间(如一年左右)就可升为Associate,但是他们给Associate的是Local Pay, 比如6、7万人民币一个月。综上,目前国内的应届生通常会在美所以律师助理/顾问身份开始(基本需要顶尖海内外硕士毕业),起始月薪基本上为2-4万人民币。但是,对于特别优秀的人才(比如美国TOP6学校法律博士(JD)的优秀毕业生),也可能在第一年就拿到Associate职称,即获得全价Global Pay,甚至给予海外生活补贴。 小助手这些都是美国所,那其他国家呢?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其实,英国所在中国也深耕多年,非常老牌强势,其中以魔术圈为最。但英所工资体系与美所略有区别,英国所各阶段收入一般比同级美国所稍微略低一些,比如魔术圈的大部分一年级Associate年薪是低于美所Global Pay的。但是个别律师也存在美所Global Pay的情况。一般,在英所应届生也需要两至三年才能称为Associate。英美所一般年终奖为0-3个月工资。除此以外,还有欧洲所东南亚日本所等,那情况就更加复杂,暂不赘述啦。2. 内所派内所指在过去三十余年间诞生及成长起来的中国本土律师事务所,受制于相对较短的发展历史,以及视所处经济区及所从事业务类型的不同,内所呈现出的薪酬制度显得比较五花八门。试着捋一下的话,我们觉得可以大致上可以分为公司制与合伙制两类:公司制的内所会采取类似于外所的统一的薪酬体系,即相同工作年限或职称的律师会获得相近的工资收入。在沿海发达地区,公司制内所的新人起薪常见在每月1万-2.5万余元人民币之间。当然,越高的起薪也代表越高的工作门槛,例如以高起薪著称的方达、汉坤等内所,招收的新人至少是国内顶尖高校毕业的硕士、或国外顶尖高校的LLM,这也意味着为了获取高起薪,法学生自身就要有前期巨额的时间与金钱投入。公司制的内所新人年终奖通常在0-6个月之间。合伙制的内所在薪酬制度上则更为Freestyle。由于合伙制内所的合伙人对自己团队有更大的话语权,新人的起薪很大程度上是由所处团队的合伙人自行决定的,因而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可能是低底薪+项目提成、也可能是固定授薪。在有些业绩好、规模大、合伙人慷慨的团队,新人获得的薪酬包甚至可能超过同类公司制律所的最高水平;相应的,有些不尽人意的团队向新人给出的薪酬包也可能低得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跟其他团队的律师在同一屋檐下工作。所以,比起公司制内所,合伙制内所在起薪制度方面可谓上限更高、下限更低。 小助手弱弱地问一下,貌似外所钱多一些耶,为啥还有一大批优秀的同学想去内所呢?好问题。第一,起薪不代表今后的工资。不少外所起薪高但涨幅低,年终奖少,那么数年后和内所工资差不多或者内所反而高。而且做到合伙人后,内外所就不再那么重要了,而是看个人。第二,从业务领域来说,有一些业务领域内所更加强势,比如国内诉讼反垄断等。第三,外所成长相对较慢,内所更早独立办案。同样工作六年,在外所你可能才升级为第一年的Associate,而你的内所小伙伴可能快升合伙人啦。第四,外所规模较小,同时文化背景差异,纯大陆背景想要升合伙人较为困难,特别是在国际诉讼等领域。总之,内所外所各有千秋,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还是因人而异,没有高下之分。薪酬也只是选择律所的众多因素中的一个考量因素。律师的晋升机制是什么样的?谈完报酬,让我们来顺势说说律所的晋升机制。以外所而言,一般分为前律师阶段(如前面提到的律师助理、资深律师助理等职称)(Legal Consultant / Paralegal)、律师 (Associate)、顾问(Counsel)和合伙人(Partner)。其中律师阶段比较常见的是与工作年限挂钩的“年级制”,新人从一年级开始,工作满一年通过考核即可升下一年级。采取统一薪酬制度的内所也有类似职称体系。比较常见的同样是“年级制”,通常一、二年级是所谓低年级律师,三到五年级叫做中年级律师或者主办律师,六年级开始叫高年级律师或者资深律师,再往上还有顾问、工资制合伙人、合伙人等抬头。老大,合伙人是啥! 小助手当然就是老板啦!发工资的人啦!正经来说,合伙人也是律师。律所的合伙人和四大咨询的合伙人没有本质性区别。有一个比喻特别有意思,合伙人就是包工头。一开始是建筑工人,做的时间长了有资源了,做包工头自己接活(自己招揽客户),或者从其他大包工头那里分包活干(从大合伙人那边要活)跟工程方分钱(律所抽成),分给工人。看来天下职业殊途同归啊! 小助手律师都要打官司?广大非诉律师以及非诉讼类争议解决律师正在赶来秀存在感的路上。根据中国法制史,在N多年前的古代讼师(也就是律师的前身)确实是以在法庭诉讼为营生。古语有云“生不入官门,死不入地狱”。平头百姓想要见官可谓难如登天,加之大量的目不识丁者,就诞生了讼师。讼师者代写状纸,口若悬河于公堂之上。周星驰的九品芝麻官描绘的就是一个浮夸版的讼师。到了近代,随着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律师慢慢演化出了不同的分支,主要分为诉讼和非诉两大类。 小助手抢答!尽管我是个理工男,但我知道:诉讼就是去法院,非诉就是写合同,做并购!呵呵,太天真了。以下是个不完整的非诉/诉讼分类:诉讼类(更潮的叫法—争议解决):1)诉讼(又可细分为各种诉讼,比如商事,离婚,海商法等);2)仲裁(商事,国家投资仲裁,劳动仲裁等);3)调解、合规(各国合规各行业合规)等……非诉类:公司并购,基金设立,PE/VC,上市,税务,知识产权,反垄断等。 小助手蚊香眼随着法律行业不断演化,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新的细分领域诞生。当然,很多律师都是跨领域好手,比如诉讼、仲裁、合规都做,也有律师深耕某一细分领域。律师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抢答!suits啊!穿着阿玛尼,背着Prada,一手雪茄,一手威士忌,张张口,又做了一个几亿的deal。 小助手呵呵,那是甲方爸爸。对于勤劳苦逼的广大律师同胞们而言,可能凌晨加班的大油头,错过饭点的胃疼,长期伏案的颈椎病才是常态。所以当广大律师朋友们听到996的讨论时,纷纷露出了好吧的表情,然后默默低下头继续工作。所以,珍惜爱护你身边的律师吧!他们都是用生命在为法律事业添砖加瓦。当然,律师们也不是一年四季都如此忙碌,也分旺季淡季,有通宵的时候也有七点下班的时候,有些细分领域也并没有那么忙。而且律所一般年假期有十到三十天不等。但是,相对大部分其他行业而言,律师还是算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一来是因为律师是门经验手艺活,打怪越多,经验值就越丰厚,升级就越快。二来是因为很多所是按小时收费(特别是大部分外所),因此有效的工作小时数就成了考评律师的一个重要指标(比如有些一线外所要做到1800个有效小时数才能有年终奖,而一个律师工作十二个小时可能有效时间只有8小时)。不同阶段的律师的工作内容也不相同。一般而言,初级律师以基础性工作为主(法律检索,翻译等),中高级律师可能会带一个项目,做一些更核心的工作,合伙人除了领导项目外,通常还需要承担找客户的工作。一份付出一份收获。高强度的劳动锤炼出来的律师,逻辑思维能力是杠杠的,拉出来一个个都是理性分析的好手。应急处理突发事物的技能点也是满点、给人的印象也是靠谱,“搞得定事”可能是律师群体的群画像。加之,律师职业包揽涉及了世间百态,律师们常常拥有一颗温柔包容的心。这也是为什么律师们经常活跃在公益的第一线。律师们也不是单纯的工作狂哦。相反,很多律师都拥有丰富的业余爱好。Work hard, play hard。比如我们的导师们,摄影、滑雪、红酒不在话下。我们的创始人文宇律师也是资深滑翔伞高手。读了法律就一定要做律师?其实,恰恰相反,大部分法学院毕业生都没有从事律师工作哦。法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其实是很广的,因为法学教育旨在培养一种思维模式,而不是大家刻板印象中的“背法条”。从和法律的亲疏关系领域来说,很多同学选择公务员(包括公检法),企业法务,事业单位等。还有不少同学选择参与国际组织、非盈利组织相关工作,比如CYOT的创始人就有法学院的哦。除此以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金融行业(如证劵交易所,投行,基金等)、咨询、四大、企业等;也有不少像CYOT访谈嘉宾人九斤一样创业的学子;更有一些不走寻常路的,比如CYOT的一个法学院志愿者就是独立战地记者哦!为难民发声。没读过法律也能做律师?当然可以啦!法律是包容性很强的行业。理论上不管你之前是做什么的,过了司法考试就可以挂靠律所做律师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国内司法考试的规则有了些许变化,门槛稍有提升,具体要求请参见《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此外,随着法律市场的日趋饱和,人才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所以如果想去一流律所,建议大家(本科非法学的学生)可以考虑在国内读个法律硕士,或者有条件的情况下去美国读JD(法律博士三年,现在前14名学校毕业成绩优秀的JD毕业生回国有很高概率可以直接拿Global Pay哦)。当然,工作党们也可以考虑直接转去和自身背景相关联的法律领域,有意想不到的优势哦!比如,有知名医疗类诉讼律师之前是某著名三甲医院医生,也比如某顶尖知识产权律师曾是生物学制药专家等。作者:向往成为包工头的律师搬砖工们排版:晓瑜以上仅是一家之言,供大家参考。如果有任何问题或补充,咱们留言区见~另外,你还想知道哪些行业内幕?也欢迎留言,我们去找大拿来揭秘,一起扒掉更多行业内裤……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请顺手转发和点个“在看”吧~往期回顾CYOT访谈:詹青云 | 即使亮成一次炸毁,也不愿做沉默的灰尘CYOT访谈:人九斤 | 从北大到哈佛,90后律政俏佳人如何成为先锋运动潮牌掌门人CYOT访谈:蓝方 | 当男人们去做更赚钱的事情时……CYOT访谈:黄泓翔 | 卧底非洲,他带领中国青年这样看世界CYOT沙龙 :现代年轻人应该如何看待爱情和婚姻CYOT(China Youth of Tomorrow )是由各行各业有志之士组成的公益社区——中国有志青年聚集地。聚流成河,旨在通过集体的力量,帮助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成长,找到“自我”,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如果你也想成为我们的一员,点击“阅读原文”,填写《CYOT社区成员登记表》,加入我们!长按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版权归CYOT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编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获得授权。欢迎转发朋友圈。如有任何问题或投稿,敬请发邮件到CYOT@foxmail.com与CYOT工作团队联系。
Apr
17
Feb
15
[聆听人九斤的访谈节目,请直接播放音频或者访问CYOT喜马拉雅主页 (http://xima.tv/0C3uAg)收听。] 27岁那年,与鹿晗、刘亦菲、赵丽颖等人一道,人九斤登上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她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生就读于哈佛法学院,之后创立被众多潮人拥趸的新锐运动品牌:粒子狂热(Particle Fever)。首批产品上线三天售罄,品牌创立五个月入驻连卡佛。2018年,因为把王菊带去纽约时装周,再次名声大噪。1990年出生的人九斤,因为本名太难记,从南方俚语九斤姑娘中取字,意为:古灵精怪。CYOT本期人物访谈,将视线聚焦于这个传统意义上的天之骄子,看她的人生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撰文/采访:月季剪辑:彩虹/Yi Fan排版:Brittany监制/策划:杨文宇1顺风顺水的成长路线,并没有让人九斤成为一个不接地气的“精英”。正相反,她坦诚直接,很拎得清。读书时做班长,她明白自己的身份就是学生老师间的中枢,责任是平衡好关系,于是和班里最调皮的同学都能玩得很好。并不因权力而产生隔离感。成年后创业,她喜欢自称为粒子狂热1号员工,并不享受老板、CEO这种权力身份不对等的称谓。作为80人团队的管理者,她对自己身份的理解是:背KPI的人,股东与员工之间的纽带,最大程度上代表最多数股东的最大利益,最重要的作用是在关键时刻做出对公司有利的选择。九斤不喜欢公开融资,不愿意盲目与流量明星捆绑炒作,也极少用PR手段壮声势。在大多数创业者言必称“风口、赛道”的时候,她跑到哈佛Career Office问:怎么办?我想做个品牌。学校替她分析了世界500强CEO的教育背景:看,出自哈佛的CEO ,一半毕业于Business school,还有一半来自Law school。Law school毕业的学生,并不一定要成为Lawyer。“法律解决的是年轻人基础逻辑与商业敏感度的培训,创业之后发现,所有的商业合作,最终都会落实到合同、执行。法律教育使我对融资、公司架构、劳动关系这些方面具有天然的know how,节约很多精力。”26到18岁,人九斤一直在参加数学竞赛。直到高三,成功拿到国家奥赛金牌,获得保送资格。在那之前,她的人生只有一个目标:学好数理化,考进镇上唯一有机会进清华北大的那个班,进清华北大。愿望实现后,她忽然恐慌:要不要继续学数学?于是开始疯狂折腾。高三休学一年,玩乐队、影像、跳街舞。最后折中,在文科专业中选了法律。然后迷茫要不要做律师,大四又花了一整年时间待在律所,最后决意放弃。九斤解决迷茫的方式,不是非黑即白的进或退,她没那么急。“很多东西都要去尝试,至少要尝试先变成一个职业,再考虑要不要成为事业。”“35岁之前我都不会考虑薪水,只管尽情尝试。最有体力的时候,时间是很大的成本。如果在某个领域很专一地直线上升累积能量,时间会给你回报。”3“粒子狂热”源自一部同名纪录片,讲述6000个物理学家寻找宇宙最小粒子玻色子的故事。这个精神,被带入品牌运作与团队管理。2016年上半年,一线运动品牌都在荧光色海洋中厮杀时,粒子狂热第一季产品就选了黑白灰,且有四种不同程度的灰。“不是流行什么就一定要跟风做什么,我们的抱负是成为先锋品牌而不是追逐潮流。中国人的审美与消费需求是被低估的,不是他们不能接受前卫、高级的风格,而是你不敢做出那一步。如果你永远是一个逐浪者的话,就永远没有办法站在浪头上面。所以我们团队不怕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且鼓励、争相做第一。”粒子狂热,是亚洲第一个用功能性羊毛做中间层的运动品牌,也第一个将功能性蕾丝做进贴身层。因为只有羊毛做中间层,既吸湿排汗又能保持体温。而蕾丝是个很性感的设计语言,粒子狂热团队从机器、织法、纤维开发开始创新,把硬蕾丝变成柔软、吸湿排汗、有延展度的材质。不奔噱头奔实质,是粒子狂热的乐趣。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提高自身在商业上的竞争门槛,同时诠释品牌精神。“真正的前卫不局限在称号与形式,而要深入本质。要在技术、店装,乃至意识形态上去体现你的前卫。让品牌从审美到产品都可以与国际品牌抗争,不输他人。”这是九斤团队的抱负。4“你现在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人生?人生就是工作啊!”品牌人设建成后,人九斤越来越成为躲在后面的人。二十多岁年轻人强烈的自我凸显需求,在她身上已经很鲜见了。她不再拿很多时间刻意自我精进,而是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品牌优化上。店铺装饰的字体选择、某个活动的流程安排……这些事情都让她乐在其中。工作即是自我提升的过程,每天解决问题的道路上,自己与团队都在飞速成长。选择伊始,人九斤就想得非常清楚:第一这件事要自己喜欢,工作的30-40%与爱好相关,因此加班也不会觉得辛苦;第二可以做十年二十年不厌烦、每天用80%的时间去做这件事不厌烦。她视粒子狂热为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创业,打算做到四十多岁就退位让贤,“因为那时候我就不酷了嘛”。Q&AQ:除开逻辑训练之外,你如何对自己进行直觉训练?A:1拒绝多余信息;2加强运动锻炼,提高身体敏感度 ;3Balance,拿出30%的时间放空、充电;4不需要太多朋友,减少社交Q:你做选择时的评判标准是什么?A:不后悔。人生就是做出选择然后承担后果的过程,容许选错,但不要为你的选择遗憾。Q:你的创业项目最终为什么落脚在运动产品?A:1运动本身是个很未来的事情,可以做很久;2运动品牌的用户爱美爱分享,可创造空间变大,很多事情可以交互;3现代中国没有拿的出手的一线运动品牌,是个很大的市场空白。Q,粒子狂热是一个怎样的团队?A:我们不是一个那么渴望快速套现的团队,但是非常注重业绩与收入的匹配度,强调一种earn this money的文化。Q:你认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A:平易近人,哈哈哈哈!我和我的品牌,都不会去刻意迎合别人,而是让别人来跟随我们的步伐。自己变得积极,别人就会靠拢过来。Q:不设限地想,希望40岁的自己什么样子?A:稳定的家庭,粒子狂热成为一线运动品牌,有余力孵化其他品牌。不惑。往期回顾CYOT访谈:詹青云 | 即使亮成一次炸毁,也不愿做沉默的灰尘CYOT访谈:李星宇 | 城市很吵,但逃不是办法CYOT沙龙 | 让我们来一次精神高潮CYOT沙龙 | 人生的意义(香港场)CYOT读书 |《成功人士时间管理的15个秘诀》 CYOT(China Youth of Tomorrow )是由各行各业有志之士联合创立的公益组织——中国有志青年聚集地。聚流成河,旨在通过集体的力量,帮助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成长,找到“自我”,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如果你也想成为我们的一员,点击“阅读原文”,填写《CYOT社区成员登记表》,加入我们!长按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版权归CYOT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编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获得授权。欢迎转发朋友圈。如有任何问题或投稿,敬请发邮件到CYOT@foxmail.com与CYOT工作团队联系。
Jan
02
[聆听詹青云的访谈节目,请直接播放上述音频或者访问CYOT喜马拉雅主页 (http://m.ximalaya.com/130499973/sound/149459936)收听。温馨提示:不要错过音频访谈最后的彩蛋哟!] 显然,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明白每一个问题的意图。谈论自己的青云不像在舞台辩论时那样言辞犀利、咄咄逼人,每一次正式回答之前不自觉的一声笑或一声叹,都像是在通过问题重新探索“自我”这个议题。撰文:岑辰/杨文宇剪辑:彩虹/Brittany排版:岑辰/Brittany采访:Viola策划:杨文宇"詹青云,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学士,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博士肄业,哈佛大学法学博士,现为一家国际律师事务所东京办公室的商业律师。2014年代表香港中文大学参加第二届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夺取冠军,并获最佳辩手。2015年参加《精彩中国说》获得节目总冠军。2018年代表哈佛耶鲁大学联队参加“2018华语辩论世界杯”获得总冠军,并且荣获总决赛“最佳辩手”。2018年9月参加《奇葩说第五季》。很多人在看完《奇葩说》第五季后,粉上了詹青云。顿时,网络上关于青云“哈佛女学霸”、“负债百万求学”、“满腹经纶睿智女神”的讨论不绝于耳。而现实生活中的青云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我们眼中的“女神”内心深处究竟又有着什么样的想法?怀着这些疑问,我们CYOT团队语音连线了远在东京的青云。"詹青云,贵州人也,在一个容纳了2万多人的化工厂度过了一个单纯的童年,这个设置了学校和医院的化工厂形成了青云对“社会体系”的初始印象。凭着骨子里天生的漂泊闯荡之气,青云先在香港中文大学念经济学,随后又申请了政治学博士学位,老师一句“我们政治学做学术,不解决问题,只观察现象”让她顿生失望之心,辍学去了哈佛学法律,又因各种机缘与把握,逐渐在各类辩论节目中崭露头角,成为了网友口中的女学霸、辩论大神、大魔王。央视网评其“说话慢条斯理、掷地有声,是一位温柔的辩者”。而她自评,非常随性。这一切的发生,都如一场论说,细细梳捋,有其值得探究的因果关系。青云说,她最近正在重读《天龙八部》,可能正因为如此,言语之间确有几分江湖气。不过青云的江湖并没有太多她在荧幕中辩论那般刀光剑影,绝大多数时候,她都在通过读书、学习、体验、实践做着一个个深蹲,从而完成一次次跳跃。比如她的学历、她的辩论成就、她的支教经历、她在藏区的旅社,还有她目前身处一家国际律师事务所东京办公室的日常……人们喜欢谈论她这些故事,但是青云坦率地表达,有些喜闻乐道的故事其实并没有那么沉重,而有些事儿也确实很现实。比如网传关于她最多的负债学习的故事,青云直言其中的夸大性。“这个故事被讲的过于励志了,去美国读书的人,其实大部分都是借钱读书的,真的靠家里能够直接负担的人其实挺少的,美国的文化就是读到大学了,就该独立了。我周边的同学,大家都背着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贷款。”图中左三为詹青云 图片来源网络再比如她的学习生涯,因为坚持跟随内心的走向,疯狂的更换学习专业,从经济学到政治学再到法学,看起来酷很潇洒,但得独自承担起过程的艰辛。包括哈佛这个在青云看来颇为理想主义的地方,虽然政策给予了家境一般的学子同样学习的机会,但也充满了必须要应对的现实。“我这辈子从来没有那么努力过。每一天脑子里就只有学习,压力非常的大。因为我身边的同学都非常的聪明,也很有背景,然后他们都非常的努力。”当然,除了这些生活经历,关于詹青云,人们更多的还是会提到她的辩论。有人喜欢她,有人崇拜她,也有人不喜欢,会通过平台进行批评甚至言论攻击。面对这些,青云也曾愤慨过,但她渐渐成长了,会冷静下来思考。“当年跟导师有了一次长谈。他就说能在这样的舞台上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都是非常珍贵的。有那么多人能够听你讲话,人应该感到知足。这次谈话中,我成长了很多。其实后来我发现,有些人批评的很有道理,那就很好,我也在学习,大家也在讨论。那些为了骂人而骂人的,就不去理睬。大家从这个契机开始讨论有趣的话题,就是挺开心的一件事。”青云很清楚,这些围观与评价,很多时候并非理性的,更像是一场热闹,一股浪潮。而自己需要学会在这些氛围中保持一种清醒的自我认识。“我跟我朋友的关系,跟我家人的关系,不因为这股热潮这些标签而改变。如果我可以做什么的话,我反过来想告诉别人,一个女博士,也是一个很真实的人,她们有不同的类型,她们有不同的性格和爱好,她们不是可以被标签定义的一类人。”青云曾在一次辩论中说过,“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这句话成为了很多媒体和网友形容青云人生态度的词句,但在这次深谈之后,我们发现这个“勉强”在青云看来意味着更加深刻的东西,是一种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寻求平衡的博弈。“我想表达的勉强,不是叛逆,不是这个世界往东,我一定要往西,不是跟这个世界对抗。而是不被它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当年哈佛面试官问她为什么想来哈佛读书,一时紧张忘了精心准备的台词,青云脱口而出了一句“希望为中国的法制进程做出贡献。”“然后那个法官就说你这个人真的很高尚啊。我就想完了,这么白莲花的回答。”没想到哈佛的面试官是真的认可了她的回答。这也让青云有了自己的思考。我们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幼时心怀天地,对于这世间的不平与不完美,有着自己的立场和意欲承担的动力。然而随着岁月的打磨,我们对社会上林林种种的现象的包容性越来越强,我们的立场越来越模糊,观点越来越无力,着重点也越来越现实。我们喜欢称之为成熟与成长。对,那里的不完美。这些人并非想要把自己标榜到一个更加宏观、高尚的位置,但如果有机会,这些人愿意承担起一个能够做出改变的角色。这些人并非想要把自己标榜到一个更加宏观、高尚的位置,但如果有机会,这些人愿意承担起一个能够做出改变的角色,无论这个角色多么渺小。詹青云就是这样一类人。“我跟着教授作为志愿者去青藏高原,那个教授是研究环境问题的老师,然后中国的藏区草原面临的环境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因为那个地方的生态非常脆弱,当地的居民没有任何先进的处理垃圾的设备。但是旅游的发展,大量的现代化垃圾被带入藏区。这些在当地做环保的志愿者其实有很多,但是他们得到的支持很少。那些支教的体验是些很沉重的体验,我们当时去时,怀着一股孩子气的热情。我们以为作为大学生到了当地会受到学校的欢迎,然后那些小孩子一定淳朴可爱,非常喜欢我们。但是这并不是我们在贵州贫困落后的地方看到的现实,我们看到的现实是那些小孩子没有读书的动力。因为他们读完书以后看不到任何出路。我当时在贵州教的一个初二的班,那个班大概有40个小孩,我后来还跟他们保持联系。那个班最后只有2个人上高中,其他人全都直接去做农民工了。很可怕。他们作为农名工又没有足够的知识去保护自己。我觉得这件事情就不是支教可以解决的了,不是往那个地方输送英语老师、发放教材跟书籍可以解决的了。这是一个更大的社会问题。在中国的城乡结合部,几乎所有的中国大城市都存在农民自建然后对外出售的房子。这个在中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下是不合法的,但是它还在蓬勃的生长。比如说广州深圳这些地方,有百分之五十甚至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小产权房。不同的地方政府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态度。大家铤而走险去做这样的事情,那一定是反应了很多的社会现实。包括房价高到离谱,大多数的人,甚至是那些在大城市做公务员做白领的人都买不起房的现实,包括中国人对法不责众的信仰。包括地方政府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的巨大的差异性所体现出来的权利的随意性。这些是我看到的,还有很多东西是我没有看到过得,但是可以被改变的东西有很多很多。”这些可以改变的东西,可能很沉重,很复杂,面对这些问题的我们可能很渺小,很迷茫,像青云一样不知道能够以什么样的身份去参与解决。但我们要去面对,要去思考,要去讨论,如果所有人都撇过脸去,只看自己想看的那些美好,我们的社会又该如何进步?“你是谁,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无论对于职业还是人生,我们有时候不知道该如何前行。很多时候,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想成为怎么样的人。这,需要一个如詹青云般长期寻找“自我”的过程。青云希望自己能够跟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Ginsburg)坐下来聊一聊,她想知道这样一位女性,面对各种各样的现象,有什么看法,面对各种各样的境遇,会怎么处理。青云觉得金斯伯格很酷。不过青云,我们觉得你也很酷。聆听他们的故事,创造你的舞台。加入CYOT,与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有志之士交流,你将会更好地找到“自我”,共同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在CYOT,你不仅会遇到詹青云这样虽经岁月的打磨仍执意改变社会的哈佛法律博士(詹青云也是我们CYOT的联合创始人哟),你还可能会遇到世界五百强高管、福布斯榜单创业者、TOP PE/VC机构投资者、TOP投行会所律所中介机构服务者、MBB战略管理咨询工作者、新闻/媒体/艺术/设计工作者、高校科研工作者、学生、运动员、作家、“有趣”的人……CYOT社区成员既有未经世事的学生也有已经岁月打磨的社会工作人员,他们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但是,他们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有着寻找“自我”的共同目标,有着希望社会进步的赤诚之心。他们有着共同的理念 — make an impact that matters — 社会中的某一部分因为我们的行动而发生了改变,因我而不同。他们友爱互助,他们相信人生的幸福不在于获得了多少,而是在于给予多少,把自己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同别人分享自己的欢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和悲伤。China Youth of Tomorrow (CYOT)是由各行各业的有志之士联合创立的公益社区 — 中国优秀青年聚集地,旨在通过主动发起项目及社区成员互助的形式,帮助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成长,找到“自我”,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如果你也认同CYOT的理念,请长按识别下图中二维码或者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填写《CYOT社区成员登记表》(链接:https://www.wjx.top/jq/32173339.aspx ),加入CYOT社区。版权归CYOT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编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获得授权。欢迎转发朋友圈。如有任何问题或投稿,敬请发邮件到CYOT@foxmail.com与CYOT工作团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