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一分钟,可能改变一个群体的一生。“第一代大学生”正集体向社会呼救,阅读下面这篇文章,了解他们的心声。
第一代大学生特指家庭中第一代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其父母及其直系亲属均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
据2011-2015清华大学的研究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校本科70%的第一代大学生来自农村,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多在初中及以下。他们缺少文化资本和人脉资源,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参与度较低,职业和人生发展规划较为模糊。
发达国家早已于上世纪认识到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发展了一整套公益解决机制,而目前国内相关的帮扶项目还几乎是空白。CYOT公益第一代大学生项目,试图为填补这一空白做出努力。我们致力于精准锁定需要帮助的第一代大学生,为他们提供文化资本的支持,消除信息不对称,让大学真正成为改变个人乃至家庭命运的跳板,从而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我们相信,没有飞不高的雄鹰,只有打不开的牢笼。
为了更好地了解第一代大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帮助,我们制作了一份调查问卷。如果你是第一代大学生,请点击阅读原文填写问卷(也可手动复制黏贴https://www.wjx.cn/jq/39434267.aspx);如果不是,希望你能转发推送,让更多人知道这个有意义的计划。我们在招募首期第一代大学生学员时将优先考虑填写问卷的同学。
我是CYOT的一名大学生计划参与者。
还有不到40天,我就要踏出大学的校门了。
我是我们家三代之中唯一的大学生。爸妈的学历都不高,我妈是中专,我爸是技校。高考结束之后,我爸抱着厚厚的一摞参考书,起早贪黑地研究怎么将我的一分掰成两分来用,而我的任务就是凭着直觉,从他圈定的几个专业里选出我看着顺眼的。
我学的是理科。高中班47个同学,47个学理科。
我们班可谓是“精英中的精英”,从尖子班中筛选尖子组成的。学校里大部分学生都是国有企业工人的孩子,大家似乎都秉承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学理科、学技术,这样以后工作稳定,收入可观。
“隔壁友校”是文科重点,学生的父母在市政府出入的不在少数。
在离家两千多公里求学的三年中,我是懵懵懂懂的,现在看来好像半个傻子。我很少参加社团活动,也没有经历毕业要求以外的实习。我从来没研究过进入名企工作的路径,也没想过升学以外的可能。我只是在做一件事,一件我最熟悉和擅长的事——读书。
隔壁班的一个朋友,也像我一样,过着平凡而又“单纯”的大学生活。
她来自南方的小县城,以数一数二的成绩考到就读的大学。家里有一个弟弟,经济也不宽裕,于是将各种各样的兼职工作,小心翼翼地塞进忙碌的学习中,每个月刷着自己的银行卡,带着一种年轻女孩的甜蜜和满足。也有不错的成绩,也有一些奖学金,只不过日子就在这样小小的涟漪中向前滑去。
她也曾说,未来想去做科研,但却总是左右徘徊。毕竟,父母的重心都在弟弟身上,关于她,只想着她能回到家乡工作。
像我,像她这样的同学,稍微数一数,身边就有一群。
似乎我们一直在努力,高校金色的大门也终于向我们敞开。但却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们,大学对我们的期待在哪里,我们自己对自己的期待在哪里。
就像河中的浮萍,水往哪里流它就往哪里去,好不容易挣扎着想伸出根来,河底却满是滑溜溜的嶙峋怪石,抓也抓不住。
很久很久之后我才知道,我和她和他们,都属于一个共同的群体,这个群体叫“第一代大学生”。
也就是父母没有上过大学的大学生。
在中国的大学本科中,这一群体已经占据了70%以上。然而数量多并没有意味着什么,世界上90%的财富掌握在10%的人手中。
我父母的学历,相对来说还算比较高的,他们中70%的父母学历在初中或初中以下。他们来自农村和拥有兄弟姐妹的的比例,也仍然是大写的10%。
他们中大部分在高中分班时毫不犹豫地选择理科,因为相比起文科,理科所需的经济条件更低、文化环境更弱。他们这代人通过保送或者自主招生进入高校的比例非常小,而且进入“985”和“211”高校的人数不超过10%。不少人曾多次参加高考,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的平均入学年龄高出非第一代大学生0.4岁。
我们生活在一个才华被公允分配的世界,机遇则不然。
放眼望去,大学里的机会是如此充裕,低头一瞧,大学里的机会又是如此稀缺。
没有家里人的经验支持,迷茫的第一代大学生不得不在黑暗中碰着壁摸索前进。面对眼花缭乱的课程和突如其来的自由,他们难以树立起明确的目标,更容易偏安于自己的小天地自说自话。他们更少参与课程以外的语言学习,更不必说海外学习和辅修等扩展性的学习活动。有限的经济和文化条件限制了他们的视野,也限制了他们的选择。
人们总以为,高考是光辉的的分水岭,让寒门和豪门重新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摩拳擦掌。殊不知,大学更是一个差距滚雪球式增长的残酷赛场,而这种差距,远不是一只坚定的笔就可以弥补的。
高考只是为寒室贵子打开了一扇通向社会高层的门。然而,踏出这扇门,还有千百级又窄又险的阶梯,等待着无数拼过厮杀的幸运儿,咔嚓一声踏碎木板,坠入深渊。
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无意识,而无意识的根源往往是无资源。
帮助第一代大学生的计划,虽然在国内没有走进大众的视野,但是在国外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美国高校和社会公益组织都做出了努力。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等高校利用大数据识别需要帮助的同学,为他们提供学术、社区服务、校外实习等多方面的帮助。“America Needs You”等非政府组织为第一代大学生配对导师,填补家庭及圈子资源方面的短板。还有林林总总的网站,免费为他们提供课程学习机会和职业规划指导。
在中国,锁定第一代大学生并施以援助的工作才刚刚开始,高校和公益组织帮扶第一代大学生的项目还几乎是空白。
CYOT第一代大学生项目的建立,希望能为填补这一空白做出努力。我们计划为第一代大学生,以及高中的“准第一代大学生”们,配对有经验、有理想的导师,为他们提供长期的一对一指导,帮助他们渡过人生中第一个最重要的“水逆期”。
没有意识我们可以创造意识,没有资源我们可以提供资源。
通过弥补第一代大学生由于缺少家庭文化资本而导致的认知匮乏,缩小第一代大学生与其他人的信息差距,让他们意识到,在原生家庭经济结构基础及生长环境下,依旧可以通过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自身以及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从而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在项目开展的初期,我们希望能够收集更多关于第一代大学生的一手资料,加深我们对这个群体困境的理解,有针对性完善课程设计,让导师们的指导更具有实用性。
点击阅读原文,填写调查问卷。如果你是第一代大学生,请写下你的困惑和需求;如果不是第一代大学生,也希望你能将推送转发给认识的朋友,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了解到我们的计划,说出自己的故事。
柴静曾说:
社会就在这不断的摇动和唤醒中,一点一点向前挪动着它的脚步。
我是第一代大学生,也是CYOT计划参与者。希望通过我和你的共同努力,让每一个同学在40天后走出这扇校门的时候,都能不留遗憾,有梦可寻。
往 期 回 顾
CYOT访谈:詹青云 | 即使亮成一次炸毁,也不愿做沉默的灰尘
版权归CYOT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编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获得授权。欢迎转发朋友圈。如有任何问题或投稿,敬请发邮件到CYOT@foxmail.com与CYOT工作团队联系。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