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是个充满惊喜和希冀的季节,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说更是集中承载了高考、期末、实习、毕业等重大事件的特殊烙印。6月10日,CYOT·得闲活动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座城市同时开启!来自全国各地的约六十位CYOT伙伴终于在得闲第十期活动中相遇啦!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在这三座城市的精彩活动吧~ ⭐PS:文中可“许愿”下期得闲开办城市哦。 01. 北京场回顾CYOT得闲活动北京场在做书咖啡馆举行。在露天的阳台上,映着北京难得的蓝天,拂过夏日的微风。20位伙伴们围绕【“回头抱抱一路奔波的自己”:2023年上半场总结】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分享和探讨。CYOT·得闲第十期 北京场合照活动流程(1)开场介绍(2)嘉宾分享与圆桌讨论(3)互换漂流瓶自我介绍后,主持人带领各位伙伴进行了【卡片关键词分享】的深度交流。在拿到主持人的卡片后,每人从卡片中选择4个关键词进行分享,可以是困惑,可以是感受,也可以是经验和方法论。卡片分享关键词分享和讨论持续了3个小时,围绕着“健康”、“努力和目标”、“爱与被爱”、“美丽与魅力”、“亲密关系”等关键词展开。内容的丰富性和密集度远远超乎想象,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能量场。关于“健康”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健康成为了最重要的话题。在卡片词语选择时,大多数伙伴都将健康作为了最重要的事情。“Work and Life Balance”成为了重要话题。本次活动的联名方,真诚表达实验室的刘金娜老师提醒到:“很高兴看到大家在年轻时就意识到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除了意识到,更重要的是如何行动。以我自己为例,如果一个工作熬夜到3点可以达到90分,12点做完可以达到85分,我会选择12点做完它。建议给自己制定一个规则,尽可能的平衡健康和工作。此外,除了熬夜,情绪有时对健康的影响更大,摆脱内耗,拥有一个好的情绪,也非常重要。”关于“努力和目标”在“内卷”的时代,努力和成长是同学们永远围绕的话题,同样伴随而来的还有“迷茫”。这是很多第一代大学生共同的痛点,但令人欣喜的是。第一代大学生从来没有因迷茫而停止脚步,反而更加努力地奔跑。在分享会中,有同学分享了自己在学校的一日充实的生活,“虽然繁忙,但感觉到每天都在进步,真的让自己很安心”。也有同学分享了自己在繁忙中对“我的目标是什么”的反思,并在放松中感受到了生活另一种意义。对于目标,在忙碌中保持自省,而非盲目的比较和攀比或许能够减少情绪内容,正如同学分享:“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为之有针对性的努力,可以将自己从焦虑中拯救出来。”关于“和CYOT的故事”参与本次活动的同学大部分都正是或曾是CYOT鸿鹄计划的学员,于是纷纷分享了自己和CYOT的故事。一位来自鸿鹄3.0的学员分享到,“加入CYOT,给了我特别多的力量,不仅认识了很多优秀、有趣的同学,也让我整个人的精神能量保持在了一个很高的状态。”也有同学分享到“加入CYOT,让我从一个封闭自己的状态,打开了一扇窗。让我接触到自己曾经没有接触过的人和事,同时让自己发生了转变。”因CYOT相聚的同学们同样也对公益有很深入的理解和认同。比如,有想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人的热心“粉丝”;也有第一次参加活动,期待未来加入CYOT成为导师的新朋友;还有很多鸿鹄2.0、3.0的学员在参加完项目后主动成为了志愿者,甚至自发创建了帮助乡村孩子读书的公益项目。大家因公益相聚,也同样将公益的光芒共同洒向了更广阔之地。北京场部分剪影活动最后一个项目是漂流瓶互换环节。大家彼此交换礼物,和其他伙伴产生美妙的联系! 02. 上海场回顾上海场的得闲聚会在自我介绍和破冰小游戏中开始。我们惊喜地发现,本次得闲参与者中不乏对CYOT关注多年的“网友”,也有跨市前来参与本次得闲的鸿鹄计划学员。CYOT·得闲第十期 上海场合照活动流程(1)自我介绍与破冰游戏(2)嘉宾分享与圆桌讨论【关于疫情的“回顾版你有我没有”】破冰游戏让伙伴们对彼此有了了解。有的小伙伴也在游戏中惊喜地发现,疫情对我们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大。圆桌讨论环节围绕“个人成长”、“职业发展”和“后疫情时代”三大主题开展。在这里,我们既听到了关于向上社交的鼓励,也感受到了医疗、律师、营销等不同行业从业者的故事。甚至关于“配得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伙伴们真诚地相互给出了建议。上海场部分剪影 03. 深圳场回顾本次深圳得闲活动由南山区团委协办,在南山区致远大厦光大银行内的社区图书馆开展。活动伊始,团委张老师对各位参与者表示欢迎,鼓励大家多多交流,共同探索更多可能。深圳市南山区团委张老师致辞CYOT·得闲第十期 深圳场合照活动流程(1)自我介绍与破冰游戏(2)嘉宾分享(3)小组讨论(4)Free Talk破冰游戏为了让小伙伴们更快了解彼此,主持人筠宜通过趣味名字接龙、海盗船长小游戏鼓励大家互动。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我们得知不仅有小伙伴从外地远道而来,还有小伙伴从播客慕名前来!嘉宾分享深圳场的嘉宾陈炜权导师和郭松老师从导师视角进行了分享。陈炜权导师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他认为“当时如果有一个前辈在我读书的年纪给我引导,会让我少走很多弯路”,并以此为初心加入了鸿鹄计划导师团。郭松导师借用“Ikigai”(生存的理由或生活的意义)模型讲述自己从事律师工作的原因,他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Ikigai,也期待与同学们在鸿鹄计划中共同成长。陈炜权导师分享、郭松导师分享Ikigai模型小组讨论导师分享不仅引发了大家思考,也开启了更多有价值的探讨。在围绕“2023年中回顾”的小组讨论中,小伙伴们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元睿同学:"我认为应该更加关注当下,以此克服对未来的焦虑,面临挑战时应该一步一步往前走。"@冰洁同学:分享了在过往公益经历中的收获,从资源给予者的视角感受到了孩子对教育资源的渴望,从学生的视角强调到了保持主动、抓住机会的重要性。Free Talk随着彼此逐渐熟悉,每一个小伙伴都打开了话匣子。随机抽选话题的Free talk环节更是激发了大家的分享欲。@蓝越鑫同学:向大家推荐电影《死亡诗社》。@郭松导师:分享了“假如生命只剩最后三天”的个人规划。@慢慢同学:讲述了在多家公益组织的工作中如何找到”打开自我“的状态。“公益”成为大家谈及的高频词。@元睿同学:”我认为公益是链接外界的一种方式。“@冰洁同学:做公益让我更加接纳自己,同时也改变自己看周围的视角。@茜茜同学:公益是帮助个体补齐信息差,通过大家共同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好。深圳场部分剪影感谢筹备本次活动的志愿者和到场的各位导师、学员、志愿者,以及本次活动的北京场联名举办方【真诚表达实验室】,深圳场协办方【南山区团委】。期待CYOT在未来产生更多、更深入的联结,帮助更多第一代大学生走向更光明之地!在线征集"得闲"城市请扫此码为你的城市许愿"得闲"! 04. 关于CYOT·得闲“CYOT·得闲”栏目是由CYOT城市公益推广大使发起的公益全国线下聚会活动。旨在链接CYOT鸿鹄和青蓝学生与各行各业的导师,给有志青年提供一个聚集的平台。如果您是学生,导师,志愿者或者合作方,而且有“CYOT.得闲”活动建议,请联系CYOT官方邮箱CYOT2019@Outlook.com.每一场CYOT · 得闲都期待你的参与!往期精选CYOT · 得闲第九期 | 厦门场&杭州场线下活动精彩回顾“得闲”年终聚会活动回顾CYOT · 得闲第六期 | 沉醉在最美的秋天里CYOT·得闲第三期 | 杭州 烟树桂雨徒步//////////文案丨赵芳、陈颖芝、杨清童排版 | 浅海校对 | Yuki、伍艺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CYOT
Jun
24
Jan
05
2022年12月1日下午,上海美国商会年度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及颁奖礼(2022 AmCham Shanghai CSR Conference & Awards)于上海环球港凯悦酒店举办。CYOT在众多参选企业中脱颖而出,荣获年度NGO/社会企业奖(NGO/Social Enterprise of the Year Award)。 上海美国商会企业社会责任奖项成立于2005年,致力于打造一个将商业公司、政府、智库、非营利组织联结到一起的平台,以共同促进跨文化交流及建设中国可持续发展社群。今年的颁奖礼仅颁发四个奖项,且每个奖项仅有一家机构获奖。作为一家冉冉升起的创新型社会企业,CYOT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2022年已进入尾声,在过去的一年里,CYOT在艰难的大环境下仍保持了激流勇进。每一个奖项都来之不易,每一份肯定都是支撑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动力。在未来的日子里,CYOT将不忘初心、不负众望,继续专注于赋能中国第一代大学生,为促进教育公平、增进社会流动而持续努力。
Jan
05
2022年9月20日,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发布了《2022向光奖向善企业名录》,向光奖是中国首个具有国际先进理念,面向中国社会企业、影响力投资机构、商业向善企业的纯公益性年度最高奖项,用于嘉奖和鼓励以创新的商业模式,规模化、系统化地解决社会问题的企业以及投资机构,以优秀实践案例树立社会企业、商业向善、影响力投资标杆。 CYOT—启骐(上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入选《2022向光奖丨向善企业名录》,同时入选还有阿里巴巴、安踏、小米、劲霸等知名企业。
Mar
22
本文提要朱朱,16岁进入牛津读数学,20岁毕业,进入摩根大通和高盛正式工作。7年后,27岁的朱朱重返牛津大学继续读硕士和博士。有很多人不解或者好奇她的选择,本期CYOT专访让我们一同走进因#中国女孩年级第一牛津毕业#而意外上热搜的@katekate朱朱,听她这些年在牛津和投资圈的所见所闻,关于专业和职业选择的所思所想,还有那些随着人生际遇流转而产生的改变与坚守。 Home school:自然生长万物消长:旁观规则,审视规则南方的夏天闷热潮湿,朱朱上小学的时候,不爱穿校服,还要求学校选课。她曾因为学校没给学生装空调而觉得不公平,拎着冰桶在校长办公室门口抗议。校方一个电话叫来了朱朱的妈妈,然后10岁的朱朱就被妈妈领回了家。“我是一个旁观规则的人。”朱朱说。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有各自的规则,但是她从来不会有明显的态度和倾向,只是自由地做自己的事,被妨碍时便去质问规则——她并不觉得那是一件多么大的事情。“他们不回答我的问题,也不允许我存在,但一个好的规则应该是允许被质疑的。”朱朱说。如果面对同样的情况,小学的解决方式是粗暴的,那么牛津则是尊重的,“它一定会给我解释为什么,给我权衡利弊,甚至有人跟我一起想办法。”Home school的两年里,当所有的小朋友都在上学,而朱朱跟着妈妈出门时,总是会在路上碰到一些大妈问:你这小孩怎么不上学呀?你在哪读书啊?你不上学呀?“那时真的觉得自己和别人不太一样,像个失学儿童。”但实际上,朱朱后来有想过,父母带给她不一样的学习经历,正是由长远、独到的眼光为她设计了一套独有的教育规划,从而与普遍的应试教育区别开来,让她与其他的孩子走上不一样的道路,拥有不一样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走上不一样的升学流程。这也让朱朱开始有意识地与普遍的观念模式保持距离,保留审视或质疑的态度。秋收冬藏:知识没有规则和边界尽管被退了学,父母并没有责怪朱朱,而开始计划让朱朱在家学。“在家学习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去享受孤独。”因为不知道别人的童年生活有同龄伙伴和动画片,朱朱并不会自怜或者有落差感。而在家学习的日子,由于没有一同学习的同龄人,朱朱没什么朋友。但在学习观念上,却因为没有同辈压力,朱朱对待学习也没有比较或等级心理,直到后来回到了学校,一经考试才发现自己成绩不错。少年班出身的妈妈带着她在家看英文原著,爸爸作为计算机方面的博士,教她数学,全家常常坐在一起看英语新闻。他们脱离传统教育分时段的授课大纲,按照知识本身的自然逻辑进行贯通,和朱朱一起学习。朱朱认为父母的教育理念是理性而自然的,是一种对知识纯粹的追求。有很多人在做学习或职业规划时,总是会确切到哪个分数、年级第几、哪个学校,或是要哪一年要赚到多少钱、达到哪个等级和位置,也许这种规划的目标性和功利性会很清晰,但是对于知识或某一领域而言,是没有标准的规则等级和边界的,相反这种人为的、量化的规则对于潜力的发掘和长远的追求是一种无形的限制。很多人会为达到了某一等级沾沾自喜,但其实意义不大,因为学习更多是一个耐心积累的自然过程,不强求结果,那么思维和能力已经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新的阶段。因为有“少年班”的妈妈、博士爸爸,朱朱也从不觉得自己是学霸,而朱朱的父母也从未想过朱朱会跳级、会去牛津。他们对朱朱的期望忽高忽低,高是对一个学者或知识的追求,低则是所有父母的心愿:平安开心就好。在牛津:光环之下,那些成长的小事成长:在牛津长大的孩子牛津距离伦敦一个小时车程,它并非像国内高校那样是一个被围墙包围的校园,而是每一栋宿舍楼便是一个学院,共有40多个学院,分布在方圆几公里的范围。很多大楼都有百年甚至千年的历史,整座学校看起来就像个古城。当有剧组过来拍戏,他们会在地上撒一层薄土,再把马牵来,俨然梦回1000年前。在牛津,大家会淡化钱的观念,学院的饭菜价格也特别便宜。牛津大学的食堂和电影《哈利波特》的场景很相似,电影中有那种古老欧式的大长桌,后面有学者的画像,如果是教授或者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吃饭会有单独的高台餐桌。16岁,第一次入学牛津说起学校的生活,朱朱笑道,“我是被牛津养大的。”因为年纪小,当时还闹出不少趣事。她16岁时去牛津面试,教授见到她很惊讶:你还是个宝宝,你快回去,怎么来面试了?由于大学生不再由英国本地人做监护人,于是学院便成为了朱朱的监护人。作为朱朱的“家长”,学院极其负责,因为朱朱尚未达到允许喝酒的规定年龄(18岁),而开学晚宴上会宴请师生们喝酒,学院方便写了一封信以征得朱朱父母的应允。其次,应学院的要求,未满18岁的朱朱也成为了酒吧“通缉”的对象。一次酒吧的化妆舞会上,朱朱也彩绘了脸,本想趁着浑水摸鱼,结果大家一下子认出了她,还是将她“拒”之门外。光环:职业规划与个人品牌2016年,朱朱参与综艺节目《一站到底》,当大家听闻她16岁便进入牛津,不禁称呼她为天才少女。从小学,到工作,一路开挂的人生和金履历令人羡艳,网络上不乏关于她的传奇故事和经历分享。但朱朱认为,这个称号只是源自节目为她打造的人设,用以打造一种高端符号或者神话,吸引人们的关注。相反,她非常理解放低姿态的重要性,从心里尊重和佩服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创业、做生意,还是家政服务,乃至各行各业的人,她希望自己能够怀有一颗赏识之心,看见他们努力地生活,或是无声的付出,发现他们潜藏的巨大潜力。但对于很多高学历或者投资圈内的精英人士而言,他们会把自己的身份置于高位,可这反而是另外一种视野和选择的设限。很多职业培训会告诉我们要打造个人品牌,但朱朱觉得用品牌包装或者推销这种商品逻辑安在人身上是不适合的,一种符号或是一种标签亦是一种设限,也更容易崩坏。相对而言,人们更应该结合自身的特质,打造个人声音,也就是独属于个人的影响力或价值观,对自己的能力和意愿有清晰的认识。朱朱在自己的朋友圈写下“大失大得,不失不得”,有很多人觉得进入投资圈是一种“大得”,但是作为投资圈内人,留在投资圈也不过是一种无失无得的人生。初入投资圈:新世界的得与失探索新世界:多元破圈她曾说她无法想象“读博”的人生,也曾野心勃勃地向投资圈进军,但是在初次踏入投资圈的那一刻,从学生的身份转变为真正的职场人士,她却陷入了迷茫。有很多人觉得女孩从事投资圈工作就很有野心了,但在投资行业这个成熟的框架之下,很多工作都是已知且琐碎的,视野再落不到更远的地方,那些曾经设想的意义和价值开始逐渐祛魅,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规划,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日复一日做一样的事情,不知道一直做下去是为了什么。她想不通,就想要去寻找一个答案,她相信会有一个答案在等她,就像解数学题一样。朱朱在中环工作对于职业框架,朱朱打了一个比喻,“就好像在同一个池子里游泳,游得再好也只是在同一个池子里。”对她影响很深的一句话是,不要做职业规划。对于很多人而言,职业规划就像一个长远的人生蓝图,是结合多方面考虑的前瞻性计划。但是对于朱朱而言,职业规划是一种设限,限制她的目光和行动。因为她从未想过要在投资圈里面倾注一生,那么如果总有一天她会离开,她要去做什么呢?在现代的框架下,学生们主要想着考试和升学,更多的人会想着赚钱、升职。在投资圈里,大部分的同事工作压力很大,空闲时间里活动的圈子却不大,给自己生活或是探索所保留的空间比较小。朱朱20岁硕士毕业,进入工作,却有了一些高中生一样的爱好,爱上古典音乐和摇滚乐,或者一起筹办读书会和各种活动。从前在学生时代,学习和考试几乎是人生的主心骨。而工作后有了更多自由的时间去“破圈”,这种尝试来得热烈而凶猛,加上跳级的影响,朱朱常常会想重新找回那缺失的几年和人生感受。她想跳出常规的圈子,超越日复一日的工作和琐碎,尝试更多元的思维或方法,感受多样化的生活和世界,然后从中找到自己的坐标和愿毕生所热爱的东西。在投资圈:寻找核心竞争力有很多人会觉得投资行业是个高大上的圈子,初入投资圈年薪百万,十年之后年薪千万,朱朱认为,投资行业是一个光鲜的平台,是一个真正的高薪行业。对于很多初出社会的年轻人而言,投资行业一类的大公司会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和跳板,利于搭建未来的资源基础。但如果决定毕生以投资为业,那么价值观一定要和投资行业相契合,比如对金钱、市场和名利的看法。“说得明白一些,就是一定是真的喜欢钱。”朱朱举了几个例子:“拿钱去做很多奢华的事,这是一种喜欢钱;再比如,有些人把钱全部封存在家里,宁可整天吃泡面,这也是一种喜欢钱。”但在这个行业里,也有很多东西并不是属于自己的。比如给客户的个人印象,往往不是作为一个有独立性格的人,而是作为整个公司平台。而且对于大部分投资圈内人而言,所做的工作和位置都是可替代的,也就是并非“非我不可”。能拿高薪、能通过严格的人资筛选机制,只是因为自己来自牛津、有一定投资学知识,朱朱觉得这是一种幸运,却不是属于她自己的东西,这会让她感到怀疑和不踏实:我自身的价值有多少?如果并没下定决心一直从事投资行业,则一定要小心“温水煮青蛙”的陷阱和诱惑。大公司的光环、都市丽人的光鲜,都来自对平台的依附。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如果世界和人生的变动不断,人类的寿命可以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加长久,那么年轻时所看重的那些名利虚荣只是一种不可靠的附庸。也有很多人会陷入从众心理或同辈压力,太过在乎别人的所作所为,或是被别人的评论所左右,但是却忘了对自身的关注。在有一天离开这个平台的时候,在有一天想探索自我、生命和世界的其他可能时,只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真正热爱的东西会一直陪在自己身边,只有那些属于内核和本质的特殊存在才会把人与人区分开来,并为独特的自己发声。离开投资圈:追问答案“当时深深相信的是:我想要将世界变得更好一点,而且我真的认为,金融和资产管理是达到这个目标,最有效的方式。比如耶鲁基金会,诺贝尔奖,还是看Michael Jackson要捐出去的遗产,只要有一个好的管理,就可以让一个资产,几十年几百年地贡献。别人总说金融不创造价值,但是我觉得错了,金融是一个很重要很伟大的行业。”这是朱朱曾在一篇报道中说起进入投资行业的初衷。初入投资圈,她认为金融是一个较快的途径,可以撬动大额资金,从而推动一些对世界有意义的事情实现。此前朱朱有位高净值客户,而他的资产是用来在中国开贫困小学,这让朱朱也从中发现了自己从事金融的意义所在。其次,也许是因为数学的出身,总觉得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是有答案的,朱朱相信金融市场也有一个答案,可以通过数学或金融的手段在市场上找到一种方式或策略。但是在投资圈的这些年,也许她曾想过通过金融去改变世界,但这个变化微乎其微;而在投资圈世界的探索中,她也开始不确定是否存在一个长盛不衰、总能正确的策略,即便它真的存在,她也开始怀疑仅凭自己现有的学识能否找到这个答案,因为牛津学术圈里的教授倾尽毕生的心血,仍还在寻找这个答案。在工作期间,朱朱关注和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小圈子和项目机会,希望知道自己真的喜欢和热衷付出的事情到底是什么。因为她一直在思考,如果抛开短期利益,即在投资圈工作拿高薪,那么她人生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她希望用理性的方式找到这个答案,所以她画了一个韦恩图,第一个圈是擅长或能够做到的事情,第二个圈是社会需要做的事情,最后一个圈是喜欢的事情。最后三个圈的焦点,是数学。于是她义无反顾地回到牛津,继续深造数学。重返牛津:自我的回归与重现牛津法则:在乌托邦追问与求解英国牛津位于高纬度地区,夏季天亮得早,冬季天亮得晚。早晨六点,朱朱便起床,喝点咖啡,有时会去花园里看日出。早上这段光景,她更多地会沉浸在其他领域里,比如口语、生物方面的研究。到了九点,她会一头扎进数学里,有时会去系里和其他教授讨论课题,或是自己编程写程序。此时朱朱会产生心流,为防止打断,她“消失”一阵,隔离外界的干扰,从而保持高度的专注状态。下午到晚间,朱朱会花大量的时间在商业或一些项目上,包括讲座、公益慈善和自媒体运营等等。夜间是特别适合想选题的时候,朱朱常常会在洗澡时思考一些选题。在舆洗间,她特意放置了一个白板,以便及时记录脑海中的灵感和想法。26岁,朱朱再次入牛津工作之后,朱朱有时会开车回牛津看看,但她发现牛津其实并不是个适合开车的城市。有一次开车路过,她看见一个70多岁的老教授踩单车去学校上课,这些教授一般住在牛津旁边的小房子里,他只带了一个公文包,包里都是一些数学演算的草稿。汽车很快就超过了单车,好像切开了两个时空,那个时空仿佛还停滞在几百年前,让人不忍打扰那份沉思。牛津,就像一个游离在主流法则之外的学术理想乌托邦,也许很多行业的从业者并不能理解这些教授们的追求,但是朱朱非常理解,因为从事这样一份事业,需要非常纯粹和永恒的热爱。尽管追求真正热爱的事业,并不能时刻让人开心,相反,大部分时候都夹杂着很多辛苦、困惑和无力,但沉浸、享受这个过程,有更多的灵光、反思和发现,那就是有长远意义的。规则之外:联结沟壑的可能性朱朱对牛津大学有很深厚的感情。之前在香港工作的时候,她就一直很想念牛津大学,无论是那些在大学里认识的朋友,还是那种纯粹的状态和学术氛围。尽管牛津本身也是一个结构化的社会,但她仍会觉得牛津所秉持的理念和原则和当今社会中的主流运行法则很不同。牛津是一个很彻底的世界,而一种世界造就一种人,它会提供一套和外界非常迥异的思维方式,从而开拓新的角度重新思考很多事物。从牛津离开,来到投资圈,又回到牛津,或许也因为两个领域的巨大差异,让朱朱尝试理解不同群体的想法,理解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成功和喜欢的事情。她在两个领域的规则中游走,又不可避免地审视它们的差异,理解它们的可能性。如果投资行业是主流社会中的一块香饽饽,百万年薪是人们夜以继日奔赴的目标,那么在牛津,教授们可能更想拿到一等奖学金或者坐上高台餐桌。不同的思维格局和运行法则塑造了两个领域不同的理念宗旨和组织结构,朱朱看到它们之间的巨大鸿沟,但同时也意味着机会和可能性。以牛津年级第一的成绩毕业从香港到牛津:那些变与不变不变——数学贯通规则共性“某种程度上,金融和数学都是懒人学科。”朱朱当初会选择数学完全是误打误撞,因为她既不想做实验,也不想写文章,而数学只需要一张纸、一支笔。过去在综艺节目的录制现场,接触了一些其他行业的工作者,她不经感慨:相对于体力劳动者和熬夜等待的群演,从事数学研究还是金融行业都要幸运许多。对于朱朱来说,学习是她的兴趣爱好和情绪管理方式,而数学则是她最大的放松途径和快乐源泉。“如果休假时没做数学,我会觉得心情都没那么好。”无论是不是数学,凡是可保持专注钻研的东西,都会让她感到愉悦和充实。但是从更长远的角度上来讲,数学带给她的精神价值是不可比拟的。她将自己比作运动员,由于数学研究者的生命周期更长,那么数学则是一种长久的核心竞争力。很多人都说自然科学是发现,但朱朱认为数学不仅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发明类学科,还是一门应用型最广的学科。从前有人问她:你这么喜欢数学,如果有一天数学不存在了,你会不会很难过?朱朱答:不会,如果数学不存在,我可以创造数学。她还会看很多数学相关的课程,其中有一门课叫数学和哲学,那时朱朱沉迷于跨学科的阅读,读一些哲学方面的书,“我当时会感到数学和哲学是殊途同归的,以及身边遇见的人,包括投资行业和牛津的规则,我会觉得它们好像都有一种共性,而数学其实是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去学习和理解这种共性的学科。”变——年少的野心“有时会觉得人再怎么成长、变化,有些东西也是难改变的,回头看看自己写的东西,会发现自己成长了不少,但又好像哪里没有变。”2016年,朱朱私下里写过一本关于MJ(迈克尔.杰克逊)同人的半自传体小说,希望能记录自己当时的想法。“如果我当时没记录下来,我就不会知道我27岁以后真的活成小说里面想要成为的那个人。”故事中的女主角为了达到力所不能及的目标,不惜透支了自己一切。女主角藏着作者过去的影子,但如今的朱朱再回顾,却认为那本书是一个警醒:一个善用自己野心的人一定是目光长远的,而不会以自己和前程为代价,用自杀式的一次性付出来成就一件大事。就像《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写道:“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轰轰烈烈地死去,一个成熟的人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谦卑地活下去。”野心并非和谁较劲,而是包含了自我规划、精神状态和个人价值的追求和生活方式。如今很多年轻人都热衷于投身金融界或娱乐行业,尽管这些行业里都充斥了纸醉金迷的诱惑,但朱朱认为能有野心和动力去追求,都是一个好的开始。也许欲望是无限的,但站得越高,走得越远,眼界也会变得更加开阔,会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和自由选择的空间。有一定的阅历之后,可能会更加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从而野心和追求也变得长远。不变——为世界作出一点贡献朱朱一直很喜欢摇滚乐,十三四岁的时候,朱朱喜欢上MJ,最初被他的音乐和舞蹈吸引,但是这个世界好像对他并不友好。娈童一案让MJ饱受非议,但朱朱对这些议论保持怀疑,她一点一滴地研究MJ的成长背景和人格塑造,了解他的各个方面,包括他对慈善的贡献、他在各个场合的讲话、他和小孩的相处,“后来我得出一个结论,我觉得他绝对不可能是这样的人,他真的非常善良,他内心就是一个像小孩那样纯粹的人。”或许他追求的东西让娱乐界的人们无法理解,但朱朱很感动,为MJ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或许也是因为从小喜欢MJ,朱朱被他的价值追求所感染,朱朱一直很希望自己从事的工作能对世界作出贡献。如果父母是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更多地提醒她不要被大众观念所影响,应当目光长远,有自己的标准,找到自己核心价值和核心竞争力。那么在MJ的影响下,利他的观念不可阻挡在朱朱心中生根发芽。朱朱从14年开始关注女性权利。从升学到职场,乃至学术界,处处都隐藏着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但这并不是天生属于女性的原罪,而是带着根深蒂固的社会质疑和历史偏见。朱朱也发现在数学系的女性也很少,尤其是在充满性别偏见的学科和行业,比如数学、编程,或者女博士、投资圈女性。最初关注教育,也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资源对于男女的倾斜比例不平等。女性在初等教育中并不占优势,来自拮据或是多子女家庭的女性更是劣势,而女性的占比数据能在高等教育中脱颖而出,正是说明女性的力量不可小觑。而在学科方面,大部分女性总是选择文科,这往往不是她们自己作出的选择,而是包含了许多别人的劝导和社会长此以往的影响,但是这些外界的声音本身就潜藏了无声的偏见和不公,以致一些女性在不自知的情况下便限制了自己的潜力和前途。“应该有一些制度上的改变,比如牛津也会有一些面向低年级女性的辅导或讲座,希望女性通过采用性格测试或者通过对学科的理解,去发现自己真的喜欢什么,而不是盲目听别人的建议。”如今朱朱一直在做公益和慈善,一方面是自媒体;其次是在职业上帮助客户对接慈善项目,更好地运用慈善资金;第三块则是立足于所在的平台或机构,通过一些线下的社群,联系对慈善相关感兴趣的相关人士。最初开始做自媒体、微博,就是想力所能及地为女性群体和少数群体带来好的改变,带来更多理解,减少污名化的声音。“如果自己一路上已经受过很多苦,那么希望别人不用再经历这么多苦。”不变——完成环球旅行的猫咪Pershing square——一支对冲基金的名字,也是朱朱给收养的流浪猫取的名字。那年在香港SPCA收养机构,她冲动之下将三个月大的小猫领回了家,从香港到牛津,陪伴她已有八个年头。围绕半个地球的旅行,对于小猫来说,可能是一次神奇的历险。搬家的那天,小猫望着熟悉的家变得空旷陌生,好像不舍,又像接受了现实,断舍离一般,自觉地走进飞机笼里。十个小时后,她们抵达英国,原来的家具一点点搬进来,有些陌生又有些熟悉,小猫在新家里走啊走,好奇地打量,好像走了那么远又回到了原来的家。它又回到飞机笼里,不停地刨底,好像打通这个底就能开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找到回家的路。编辑:肃何、曾鑫排版:Yuki往期精选导师 & 学员招募令 | “鸿鹄领袖公益计划3.0”再出发!聚焦教育平权、助力青年成长//////////
Mar
20
目录1前言2主要评估结果3致谢1前言2021年秋季学期,清华益创咨询社(TICA)为CYOT提供了公益咨询服务,其中包括三个模块:1. 对CYOT鸿鹄计划的项目效果进行了评估2. 针对CYOT的推广需求,制定营销推广合作策划3. 梳理总结了目前国内的社会企业注册政策在对CYOT鸿鹄计划的效果评估中,TICA认为鸿鹄计划1.0 & 2.0 准确回应了我国第一代大学生"因为资源受限无法释放自身潜能"这一社会问题。项目在为入选学员创造更多公平获取经济和社会资源的机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并为学员在学业和职业领域的未来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助力学员释放潜能、实现理想。2项目评估结果导师陪伴计划(1)师资力量鸿鹄计划拥有极为豪华的导师阵营,一期导师有28人,二期导师42人。导师主要来自法律、金融、管理行业,超过30%的导师毕业于QS排名前五十的世界顶尖大学(*以2021年QS排名为准);约35%的导师拥有在港澳地区或海外求学及工作经历为满足学员多元化、专业化的发展需求提供保障。(2)导师-学员适配度鸿鹄导师与学员日常交流的互动性强、交流感强,保证了学员可以从导师这里寻求到及时的帮助,为学员们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流和获取渠道。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两期鸿鹄计划中都有超过半数的学员认为导师不光解决了自己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自己的发展提供了想象不到的资源和渠道,更认可导师的洞见为自己未来人生发展规划具有长远意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受访学员中有58.82%表示与鸿鹄计划中结识的朋友也依然保持积极联系。可见,鸿鹄计划为学员搭建的导师-学员和学员-学员社群在项目结束后都仍然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工作坊与课程(1)工作坊与课程质量鸿鹄1.0更为多元化,鸿鹄2.0更为精品化与专业化。鸿鹄计划1.0主要以干货云课堂为开展形式,内容包括各类职业及公司科普、职业生涯规划、自律微习惯养成等职业相关课程,也涵盖摄影爱好等较为冷门的人生发展相关内容。鸿鹄计划2.0围绕满足学员对职场发展的诉求,依次开设了包括邮件与写作、PPT与演示、解决问题在内的专门化课程,从多个维度解答学员在职业职场方面的潜在困惑。(2)学员评价鸿鹄计划1.0学员对于工作坊/课程较为满意,总评分得分率都超过80%。在授课质量方面,绝大部分一期学员认为讲师备课充分、授课能力强、授课态度积极友善,即工作坊的授课质量获得了一期学员的普遍认可。在此基础上,二期学员对鸿鹄课程授课质量的满意程度有所超越,充分说明鸿鹄计划的课程设计获得了广泛的认可。除却未参与的学员,鸿鹄一期参与工作坊的学员的平均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为4.25分(满分5分),鸿鹄二期参与工作坊的学员的平均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为3.83分。大部分参与工作坊的学员对其在工作坊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评价为4分及4分以上,可见参与工作坊对学员知识技能提升的效果较好。左右滑动查看更多项目总体成效(1)学员需求满足度报告根据学员在中期反馈中对于“你在鸿鹄计划这半年的目标”以及“目前这个目标的进度”这两个问题的回答进行评分,结果显示学生各项需求满足度接近过半,其中学生最为普遍的需求如人生规划类和陪伴交流类需求所得到的满足度最高,说明鸿鹄2.0整体上满足了学员的核心诉求。人生规划:46.74交流陪伴:48.64求职能力:46.13学业能力:40.91此外鸿鹄计划学员的总体推荐意愿较高。根据41位学员的问卷调研显示,80%表示非常愿意推介鸿鹄计划,20%学员表示比较愿意推介。非常愿意:80%比较愿意:20%最后,学员在未来规划与信心板块量表平均得分为4.025,对比随机样本中大学生的平均调查结果3.74分,可以看出鸿鹄计划对学员的未来规划和信心有比较明显的提升作用。(2)社会影响力a.课程讲座辐射力以鸿鹄二期为例,每一期课程都有除鸿鹄学员以外的外部人员参与,最高一期外部人员参与比例超过1/3,可见鸿鹄计划虽然创立不久,但已然具备一定的对外吸引力。邮件 与写作PPT 与演示解决 问题总参与人数576247鸿鹄计划学员参与数544233青蓝计划学员参与数013志愿者参与数62620CYOT工作人员参与数210其他281外部人员参与总人数32014外部人员占总人数比例5.26%32.26%29.79%b.社媒平台影响力从鸿鹄计划创立至今的两年时间里,CYOT公众号共推出鸿鹄计划系列推文52篇,其中“导师计划”板块推文9篇、“成员心路”板块推文11篇、“干货课程”与“工作坊”板块推文32篇。“导师计划”主要记载了鸿鹄计划各期的学员招募、导师官宣、开学典礼等大事件;“成员心路”主要分享了学员故事,以亲历者视角展现鸿鹄计划带来的影响;“干货课程”和“工作坊”主要发布了各类有关职业和学业发展等主题的讲座信息,意在将鸿鹄计划所汇聚的知识和所积累的资源传播给更多有需要的人。3 致谢 感谢TICA咨询为CYOT鸿鹄计划进行专业详实的评估报告。TICA团队的咨询服务有效地呼应了CYOT的现状及需求,充分展现了负责、专业及细致的工作态度。因此,2022年春季学期,CYOT将继续与TICA合作,一起推进和完善CYOT在组织管理、项目执行、新媒体运营方面的计划,共同Make an Impact that Matters!最后,鸿鹄计划3.0导师与学员正在招募中,点击下方超链接可查看详情,期待您的加入!“导师 & 学员招募令 | “鸿鹄领袖公益计划3.0”再出发!聚焦教育平权、助力青年成长”撰文:赵芳、贾书涵排版:赵芳
Mar
03
1 【鸿鹄3.0】是什么?【鸿鹄领袖公益计划】是公益机构CYOT(中国明日青年)自2019年起,创办的针对“第一代大学生”(指家庭中第一代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大学生,其直系亲属均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核心项目,本期为更新迭代后的第3期。项目通过专属导师、优质培训课程、各类社群活动等免费公益资源支持,为入选学生提供更多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机会。尝试打破贫困和资源分配不均、信息不对等造成的壁垒。助力鸿鹄学子们,在未来发挥潜能、成就自我、激励他人、回馈社会。学员招募:100人以内 导师招募:不设数量限制,完善导师资源库项目时长:六个月(2022.04.25 – 2022.10.25 ) 报名截至:2022年3月25日2鸿鹄3.0项目亮点与招募说明成为鸿鹄3.0学员,您将收获1)优秀导师陪伴,助力快速成长持续6个月的优秀导师1vs1陪伴指导大咖导师团与顾问多形式助力CYOT管理团队与志愿者支持2)顶级课程,助力针对性学习与实践线下训练营与线上课程必选课程与可选推荐分层教学与刻意练习鸿鹄3.0课程规划图示3)优质社群与活动,助力联结与职业发展班级学员和CYOT志愿者伙伴社群行业大拿分享、青年论坛与公益活动名企名校零距离、商赛与CYOT专属推荐成为“导师”志愿者,您可以选择“常规导师”或“导师团&专家顾问”发挥力量助力公益1)帮助有志青年成长,促进公益组织发展以常规导师身份,结合CYOT项目组协助和指引,直接助力学子成长和职业发展或以导师团身份,通过各类线上线下分享会与论坛活动,启发和鼓励更多学子或以专家顾问身份,协助CYOT公益组织发展与克服困难,扩大社会影响力的同时帮助更多青年2)与优秀导师群体建立联结与行业内外多背景热心导师互动交流,分享职业收获与助人的喜悦参与各类公益、休闲、论坛等社交活动,建立联结与启发携手开发更多的资源,动员更多人向善与促进社会发展部分导师团队介绍:(以上导师按姓名首字母排序,更多导师信息可参考鸿鹄计划2.0)3)为成就自我创造更多可能通过投入时间、资本和智识方式解决社会问题过程中体现的乐观主义精神、积极解决问题的心态与付诸行动,有着最真实的力量通过深入实践找到自己的核心意义,发挥自身天赋和人生经验,实现更多个人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学员招募要求我们期望参与到项目中的“鸿鹄伙伴”是:目前就读于本科二年级、三年级,研究生一年级、二年级,或本科四年级已确定今年9月读研;专业或就业方向为法律、金融、咨询、市场、创业等泛管理领域;父母双方皆未受过高等教育(中专、大专、专升本视为未受过高等教育)。家庭经济情况困难或者来自教育资源落后地区;有一定的理想抱负,自律勤奋。在成就自我的同时,愿意激励他人、回馈社会;能够尽量保证与导师积极沟通,参与必选课程与活动。报名表除基本信息外需上传以下个人材料:家庭经济情况各类相关证明,例如农村户口本资料等;个人简历,在校成绩单;个人陈述:简述参加鸿鹄领袖计划3.0的理由、对项目的期待等。(上述资料及文件仅供项目审核使用,CYOT承诺将谨慎保管学员个人隐私。CYOT将结合您提供的各类证明文件,并结合家庭经济、特殊群体、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我们不看重院校出身,更看重你的志向和潜力。欢迎报名,给自己一个成长机会!报名链接:鸿鹄3.0学员导师招募要求我们期待参与到项目中的“导师”是:具有在法律、金融、咨询、市场、创业等泛管理领域3年以上工作经验;就职于国内外知名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金融机构、大型企业或优秀创业者,具备丰富且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操经验;具有公益热情与责任心,认同CYOT理念,能够积极履行导师职责;常规导师: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在项目期内与学员进行沟通交流(每月不低于一次,可线上进行),助力学员成长;导师团&专家顾问:7年以上工作经验,可与学员不定期交流分享职场与人生经验,或协助CYOT公益组织发展。欢迎报名,助力教育公益!报名链接:鸿鹄3.0导师 3 CYOT与鸿鹄计划简介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教授曾对第一代大学生们说:“你们是各自家庭的第一个,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第一个,这无数个‘一’孕育着我们中国未来的无限希望。”我们理解属于“第一代大学生”的那份孤独与困惑:融入大学生活的波折与不易、渴望智者指点但缺乏渠道、期待拓展眼界和认知却迷茫于从何开始,家庭的期待和同辈的比较让自己倍感压力和仿徨……CYOT的创立源自于此。作为一家聚焦教育平权、助力青年成长的公益机构,CYOT长期致力于通过消除资源分配的不平等、打破信息壁垒,为有志青年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与指导。“鸿鹄领袖公益计划”作为CYOT的核心项目之一,自2019年开始实行,是中国首个针对第一代大学生的公益项目,是上海市欧美同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公益事业部和CYOT共同发起的公益项目。以“鸿鹄”命名,表鸿鹄展翅、大展宏图之意。“鸿鹄计划”旨在为“第一代大学生“赋能,与鸿鹄学子们同行,拉近与天空的距离。参与“鸿鹄计划“的同学们不仅可以获得专属导师及导师团的一路护航陪伴,独特优质的职业发展课程,还可参与各类线上线下社群,分享会、论坛和休闲活动,团队赛与个人赛,更有丰富的实习机会和助学奖励,帮助同学们有针对性的快速成长,拓展眼界及资源,获得更多研学深造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全方面挖掘潜能,实现自我突破。鸿鹄计划1.0&2.0共汇集100余名导师,成功帮助200余名鸿鹄学子,获得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搜狐网、凤凰网、亚洲新闻台等知名媒体报道。“蓝天尚远,但终将抵达”4 往期回顾在过去的鸿鹄计划1.0 & 2.0中,我们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与高质量的课程与分享。点击下方名称,跳转链接,一起回顾属于CYOT鸿鹄计划的精彩瞬间吧!鸿鹄导师团与专访鸿鹄2.0部分导师天团名单鸿鹄2.0常规导师与专家导师鸿鹄2.0师生专访鸿鹄1.0师生专访CYOT专访系列 | 涉外法律人才养成记鸿鹄课程与分享鸿鹄2.0职业发展技能系列课|《PPT与演示》鸿鹄2.0职业发展技能系列课|《邮件与写作》鸿鹄1.0法律金融泛管理系列课|”大咖客厅”和”干货云课堂”鸿鹄1.0系列课 | 咨询面试大揭秘CYOT活动鸿鹄2.0|开学典礼鸿鹄2.0|线下交流会鸿鹄2.0|鸿鹄青蓝杯团队与个人赛CYOT志愿者招募CYOT中国第一代大学生白皮书CYOT迎奥运冰球活动CYOT&同心公益线下义卖CYOT新青年新力量论坛CYOT年终聚会CYOT入选中国慈展会TIFP公益新力量平台优秀公益项目学生代表感悟2020届鸿鹄伙伴 王雅晨“在CYOT,我触摸到了人生的第一片云”我最近刚收获了德勤club的offer,这是我收到的第一份offer,所以它对我的意义远超出offer本身的价值。它让我知道了原来曾经对自己的想象都不足以定义我。是CYOT的一系列课程、访谈以及导师们一路来的指导让我知道了自己要怎么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我想表达对CYOT的感激之情,是CYOT给了我摘星的勇气,又为我架好了摘星的梯。回看自己在申请CYOT的时候写下的“我想知道自己的指尖究竟能够触摸到多高的天空”,我想我已经触摸到了第一片云。真的非常感谢CYOT的大家!2021届鸿鹄伙伴 黄子涵“在CYOT,声音可以被听见,力量可以被感召。”作为一个从起步开始和CYOT前行的学子,接收到了来自咨询、法律等领域顶尖的前辈分享,收获了导师姐姐长达半年乃至终生的陪伴,经历了从学校走到社会的波澜起伏。它太不一样了,不一样到这长期的跟随让我们相信世界原始的善意并让我们愿意不断延续。2021届鸿鹄伙伴 董增攀“在鸿鹄计划,导师授之以术,传我以道”从职业规划到简历辅导,从生活经验到人生感悟,凡是所问,我的导师严晓威老师都会提供细致耐心的解答。而鸿鹄项目的线上课程令人惊叹,既包括学习工作中常用的各类实操技巧,又涵盖问题解决、人生规划等能力拔高。课件内容详实,在陪伴式学习中,我们真切看见自己在一点一滴地进步。 线下活动中我有机会直达最宝贵的社会资源:顶尖律所的律师现场帮我们“模拟面试”,各行业的精英分享不同行业的思维方式与资源,前辈们就青年时代的困惑和感悟与我们促膝长谈。有这些专属导师的全程陪伴,与优秀同侪交流成长感悟,以及组织提供的宝贵实践机会,对我这样的学子来说真的很难得。很感谢老师们的无私付出,也很感激鸿鹄计划这样宝贵的机会——有人因为匮乏而憧憬,就有人来回应与奉献!导师参与感受2020届鸿鹄导师 赵亚“CYOT将力量聚集在一起,闪闪发光”CYOT把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公益小伙伴连接在一起做一件无比有意义的事情。作为CYOT联合创始人人和鸿鹄项目1.0导师,我切身体会到The best way of learning is through teaching。我在鸿鹄学生和志愿者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的热情理想,坚毅。欢迎更多第一代大学生申请项目,更多导师加入CYOT。2021届鸿鹄导师 刘向晖“聚沙成塔,传递希望”同为第一代大学生,我清楚自己一路走来经历了多少风雨、踩了多少坑,而CYOT正给予了我一个正向回馈、传递希望的机会,让我可以为与曾经的我有相似困惑的学子一些陪伴和帮助;在与鸿鹄学员们的深入沟通中,我不仅窥见了属于他们的光明未来,也探索了自我的更多可能。借助CYOT的平台,我们交换光芒,互相照亮。5 申请说明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CYOT官方邮箱:info@cyot.org #学员报名链接 #导师报名链接 感谢您对鸿鹄计划3.0的关注与支持! 欢迎点赞、转发, 助力教育公益!撰文:许维婷、赵芳海报:杨钧涵设计:Rita排版:Yuki
Feb
05
为什么我们要做行业扫描?过去数年间,国内涌现出非常多关注青年成长与发展的组织机构,无论是以公益还是商业形态,都在共同构建着支持青年人成长与发展的生态系统。现如今青年发展领域的大家,所关注的青年到底是谁?都在为他们提供哪些服务与支持?成效如何?大家又都分散在哪里?我们之间又可以有哪些联合和共创?带着这样的疑问,C公益联合 WEable青年创新共同发起了《 2021 - 2022 年度中国青年发展行业扫描报告》『 以下简称『 报告 』 』,希望可以通过该报告,帮助同行看到行业发展现状,共同构建行业领域基础设施,并为大家搭建共同交流学习与合作共创的平台。行业扫描面对谁?此次调研当中所指的『 青年发展机构 』指:关注青年成长与发展,服务群体在 16 - 30 岁青年之间的公益组织或社会企业,为其提供某领域/行业的 开拓眼界 或 能力提升 或 朋辈/导师资源 或 公益参与机会等,或就某些议题形成兴趣小组『 社群 』、社团等,或面向青年进行某些领域知识信息的倡导和传播等。本次调研不含:高校、高校社团、留学服务公司、职前教育公司、背景提升公司等我们的计划注:该报告为初创阶段,仍有诸多不完善之处,我们会在未来的报告中逐步完善,也欢迎大家在表单中填写对于调研的建议意见及在未来行业扫描中希望增加的板块填写问卷可以获得什么回报?即刻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问卷(建议机构负责人填写,预计需要 5-10 分钟)1、了解行业现状,为组织战略及工作方向提供参考信息2、加入互助社群,免费对接各类组织和行业资源『 已入驻 110 家青年组织 』,扫描二维码查看『 中国青年赋能组织名录 』3、交个朋友,日后方便合作不是 联系我们共同探讨领域共创与交流C公益秘书长 子沐 微信:515476958WEable青年创新 联合创始人 三多 微信:windwishs『 青年赋能-传播/合作联盟 』社群加入方式全国 110 家青年赋能伙伴,等您合作共赢加入方式,扫码联系群主WEable青年创新 联合创始人 三多发起方C公益,原称宁夏 Change青年公益组织,成立于 2013 年 06 月 16 日,是一家致力于通过朋辈教育和资源引进的方式陪伴宁夏乃至西北地区高中生及以上青年成长和发展的平台型教育公益组织。希望陪伴青年积极、独立、有担当地成长,让每一个宁夏乃至西北地区的青年都可以享有充分的发展机会。C公益在关注本身业务的同时,也积极关注行业责任,推动行业发展:2019 年,C公益联合北辰青年,举办首届全国青年发展行业峰会。同年,联合 ABC美好社会咨询社研究发布《 青年发展能力库报告 》。2020 年,与... read more →
Feb
01
朝暮更替,岁月轮转旧年变新年CYOT祝您新的一年心灵自由欢愉胜意拥有更多体验收获更多成长既能尝人间烟火也能观广阔山河在每一个日子里熠熠生辉闪闪发光CYOT将一直陪伴着您时光温暖未来可期//////////
Jan
27
光阴荏苒,时光可期。2021年12月25、26日,CYOT项目学员、志愿者们和数十位受邀嘉宾,相聚在北上深三地,参与CYOT年终聚会。从主题“与CYOT的遇见”到“青年如何自我提升”,从“个人2021关键词”到“未来给予青年的更多可能”,三场“唤起初心,展望未来”的年终分享会,让2021的寒冬,有别样的温暖。索引1. 伙伴总结:我的2021年度关键词2. 嘉宾畅言:发现自我,直面未来 a) 深圳场嘉宾 b) 上海场嘉宾 c) 北京场嘉宾3. 礼物希冀:让2022听见我们的愿望CYOT伙伴总结我的2021年度关键词告别2021,小伙伴们聚焦于“梦想”,分享了各自在2021的成长与收获,意识到不仅要有适度的野心和坚定的信念,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更要在付诸于行动后,体验深度沉淀下来的意义。掌舵自己的人生之旅,相信美好未来会眷顾每一个真诚生活的人。大家亦回忆自己的“人生高光时刻”。在感激失败的同时,也不要忽视那些可能渺小,实则充满希望的点滴时刻,正是这些瞬间让我们有了持续努力发光的动力。大家奋力拼搏在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上,却又为相似的公益理念与精神而相聚。我们坚信,通过勇气、信念与努力,能让第一代大学生被赋予更多的支持和更好的未来。CYOT嘉宾畅言发现自我,直面未来嘉宾们就“青年人的困惑”、“职业发展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趋势”、“志愿活动感悟”等多个不同主题,分享各自的理解、对青年人的希冀与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让我们回顾一下他们分享的内容吧!# 深圳场嘉宾CYOT·伸手摘星,即便一无所获,也不至满手污泥·如何找到奉行一生的热爱是每个人的课题,年轻给予我们更多试错的机会,时代给予我们更多元的选择。对此,刘良斌老师提出要“多尝试,多经历”,找到终身学习的目标。在之前的专访中,刘老师就曾提到“成长中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让自己去经历,去看去了解不同的东西,才能知道你未来到底想做的是什么”。在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更要避免精神的匮乏,而关注自身的“快乐”是支撑灵魂的关键。刘良斌老师认为:做符合主流价值观,但不符合自己内心想法的事情而失去真正的快乐,是不值得的。做个摘星者,在无数次尝试与碰壁中摸索前进,找到对社会有益,且符合自己内心的事业吧。同时,刘老师提出了“越是折腾,越是强大”的观点。当“内卷”、“财富自由”、“早日退休”、“压价性竞争”等字眼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时,我们可以跳出框架,以全新的宏观视角看待未来的机遇。刘良斌老师认为未来需要更多从民间层面了解全球文化的人才,并以印度裔的“抱团文化”为例,强调了足够融入的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和互利共荣的发展性。不久前腾讯员工跳楼事件引起一阵风波,不禁让人深思:足够优秀就能足够强大吗?科技的进步延长了平均寿命,却让更多人为“我们到底要奋斗到什么时候”而焦虑。对此刘老师提出了“发掘独特性”和“不断学习”的重要性。人除了社会岗位,还要在别的地方发挥社会价值,不然就会失去平衡。在风险与机遇共存的当今社会,我们也要找到个人价值的平衡点。因此我们需要持续在积累中成长、在失败中成长、社会中成长,在不断破圈、不断“折腾”中确认不背离内心、不偏离社会的选择。总之,不断学习是永恒的旋律。# 上海场嘉宾CYOT· 8个关键词 ·“主动、靠谱、解决问题的意识、坚毅、热爱、经历、给予、选择”是马梦佳老师提出的助力青年快速成长的八大关键品质。和刘良斌老师一样,马梦佳老师强调了“热爱”和“经历”的重要性。马老师相信每个人都有专属的使命,所有的经历也都不是浪费,而是冥冥之中引领你找到使命。马老师甚至鼓励我们在那些让你痛苦的经历挖掘战胜恐惧的勇气。哪怕是三分钟热度也会有三分钟收获,只有去不断经历,才会知道你想要什么。同时,马老师还提出了“主动争取”、“解决问题”和“学会给予”这三大受益终生的思维习惯。一是要抛开对结果的顾虑,大胆去做,现在开始给自己定小目标,让自己每天都主动去做一些事。二是遇到问题时,要有意识地先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逃避现实、自我麻痹或发泄情绪。三是在索取之前,先问自己可以给予什么。“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话听了许多年,真正做到Pay it forward(传递爱)却不容易。马老师视“坚毅”为让一个孩子成功的最重要的品质。坚毅不等同于坚持,它更是一种“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志力。坚毅能让你穿过荆棘,冲破南墙,在任何时候重获新生。她还建议我们成为“靠谱”的人,从见面或聚会准时来这种小事开始做起。最后是要慎重“选择”,明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道理后,选择的关键就是遵从当下内心的想法,不随波逐流,不为外界事物所轻易改变。CYOT· 我们和天空的距离 ·“CYOT特点是不拘一格,这让我相信社群的力量,感谢CYOT所有的志愿者。”项蓉老师将人生的理想状态比作天空,建议我们学会接纳失败、拥抱不完美。人正是在经历失败与不完美的过程中,才发现天空坐标的踪迹,在下一次的闯荡中拉进与“天空”的距离。正如她通过此次人访组的活动,在经历与复盘中又靠近了自己的天空一点;而如果我们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在犯错中成长,那么可能就会对别人更宽容一点。每个人当下的选择或成果,可能都是基于其当时的认知水平所能作出的最好的选择,能力范围内所能贡献的最美的作品。成长不是让我们否定过去,而是肯定过去也肯定不断变化的未来。失误和成长,在天空的天平上,价值相等。其实我们是一只自由的蝴蝶,不为过去的失败忧伤,也不为未来的无助彷徨,而是一再蜕变、一再升华、一再冲破枷锁、摆脱俗见,飞向属于自己的天空。CYOT· “嘉宾观点再思考” ·苏洋老师结合嘉宾马梦佳老师与项蓉老师的分享内容做了补充与再思考。针对马老师例举的TED演讲成功邀请到王老师的案例,苏洋老师建议尽量带着最大的善意,设想对方可能的处境甚至难处,以一种“如果对方没有同意,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够好”的心态投入准备和反思复盘。我们未来可能会有无数与别人合作或者请求的场景,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学习和思考很多。针对马老师例举的她首次演讲“失败”的痛苦,到后来成为演讲达人的经历。苏老师提醒我们面对痛苦,不要逃避。并提出“恭喜你,失败了”,为什么“恭喜”? 因为失败是善意的提醒,帮助我们避免更大的灾难。但只有把失败当做学习的机会,失败才能成为善意的提醒。记住公式: 痛苦+反思=进步。对待失败的态度不同,可能成为平庸与伟大的分水岭。不要怕犯错,犯了错误也不逃避,从错误中学习,克服能力障碍、害怕失败的心理障碍和社会障碍。对于马老师当年在两个Offer之间关于“选择”的案例。苏洋老师提醒,在学生求学和职业规划场景里留意手上有的选才叫选择。有不少同学容易忽视其中的机会成本、投入产出的概率和赔率的问题。为了能让自己有选择的权利和机会,需要搜集多方信息有最小全局认识与交叉验证,尽可能减少逃避思考和信息不对等的影响,通过恰当的方法持续努力,可以提升成功的概率。苏老师建议大家做选择时,除了常见的社会或自身价值判断看起来更好的机会,也要多关注或考虑与自己人格特质、行为动机偏好与能力发展更相符,以及与未来人生目标更匹配和适合的选择,而这里容易被大家忽视。针对项蓉老师分享案例所体现她的高同理心。苏洋老师认为同理心是非常稀缺的特质,在职场里面其实可以加分很多,并不反常识。特别是在与同事合作或者与客户沟通的场景里,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如何将双方的目标联系起来实现双赢,避免触发对方的“防御模式”。苏老师建议运用同理心去真正感受对方的需求、难处、痛点及可能形成防御状态的原因。如果双方的目标一致,或许可以通过同理心把对方的需求目标与整体的任务目标协同起来,就更容易引导和动员对方,最终获得双赢甚至多赢。# 北京场嘉宾CYOT· 只有出发才是一切的开始 ·同为律师界的先行者且都曾在美国顶尖学府求学的关洁灵老师和绮骐老师,分享自己对于成功的理解与个人成长的感悟,强调“只有出发才是一切的开始”,鼓励大家在年轻时多探索,尽情发挥青年人最独特和耀眼的特质——热情与韧劲。几位嘉宾还建议学子们:1)真诚:求学求职乃至人生路上都要真诚,最重要的是真诚地面对自己;2)自信:不要总是给自己贴标签,要认可自己的特质,激发内在动机。同时也要明白努力的意义,提升格局与视角,保持成长型思维与心态;3)多读书:迷茫时,这肯定是正确的事情。勤输出勤思考,对知识保持谦卑,通过书籍与智者们对话。CYOT让2022听见我们的愿望迎接2022,大家纷纷拿出自己准备的圣诞礼物赠予对方:书籍、红酒、纸鸢、旅行机票日历、小米礼盒等,刘良斌老师更是为每个人都送上“斑马地图”的周边礼品。而不少礼物背后的故事也独特而暖心,为冬日平添一份光彩。大家也期待因礼物而牵线的“小天使”能帮忙实现愿望,为2022开启新篇章。活动行将结束,大家都表示收获颇丰。不仅汲取大量的职场和个人成长经验,还有很多人生哲理与反思,以及自我探索的勇气与信念。还增进了对各类群体的了解,同时对非营利组织有了新的认识。有小伙伴在活动结束后表示想要加入CYOT,持续为青年公益努力!相聚短暂,大家在淅沥小雨或寒风中道别,亦或相约吃一顿热腾腾的火锅。这份难得的收获与意犹未尽,让大家都更加期待之后的再相见。农历新年马上就要到来,2021即将归去,让我们一起期待2022。预祝大家新年快乐,在新的一年有更美妙的收获!CYOT将一直陪伴着你!整理:许维婷,宋玟妍校正: 赵芳排版:浅海往期精选赛茜为你揭秘:“中国第一代大学生调研报告” 项目组幕后的故事CYOT 2021年度回顾 | 文末附年报//////////
Jan
21
如果你有一个目标,你会如何实践?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会怎么把握?70后,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本科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媒体工作十余年,专注于调查报道,历经记者、编辑、主任、副总编辑等岗位,采访足迹遍布大陆所有省市自治区。离开媒体后,在某上市公司负责品牌公关。近年来在做自己的品牌传播小公司。爱户外,爱运动,尤爱摩托。曾摩托跑完红军长征全程,并在报纸开设“一个人的长征”专栏。两次摩托、两次自驾进藏。曾在可可西里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做过保护藏羚羊的志愿者。1998年生,硕士在读,第一代大学生。本科哈尔滨商业大学,硕士中国计量大学。是平平无奇,没有光环的双非学生,也是屡败屡战的打不倒“小强”;是性格爽朗的北方姑娘,也是时常自卑,茫然无措的emo女孩;爱读书,爱生活,爱旅行。渴望改变,拥抱成长。对赵芳而言,CYOT鸿鹄计划,是一个与世界交流对话的机会。透过这个计划,她收获了精心筹备的课程、一群伙伴和可以指点迷津的导师。加入鸿鹄计划、成为志愿者,在这过程中产生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积沙成塔。从迷茫之中逐渐找到自己的方向、参加青蓝杯获得一等奖……在回首之时,才发现原来已经走了这么远。对刘向晖而言,成为鸿鹄计划的导师是因缘际会,但与有缘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却是他一贯的想法。同为第一代大学生,他清楚自己一路走来经历了多少风雨、踩了多少坑,正因如此,他希望给予和他相似的学子一些帮助,在他们面对未来的迷茫时可以不孤独。第二届鸿鹄计划开学典礼上,赵芳对导师的第一印象是真诚。第一次联系时,刘老师告诉赵芳“有问题随时可以找我”。当赵芳在微信上向他提问时,刘老师立马回复,还和她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电话沟通。“导师给我迅速的反馈,并且鼓励我提出问题,这令我倍受鼓舞。他不是以一个长者身份和我交流,更多的是像一位兄长,和我平等地沟通,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在大半年内进行了数十次的交流,通话时长达300+分钟,让这对师生逐渐形成了默契与信任,彼此之间更加开放、包容。交流时不乏涉及一些宏观的问题,例如未来的职涯方向——就业还是读博?也有一些更为具体谈话,比如选择实习。在深入的分析和讨论中,他们在彼此身上看到了亮点,也找到了身为第一代大学生的共性。 我们有幸邀请到这对师生组合,与我们聊聊他们对CYOT、鸿鹄计划,和第一代大学生的看法。Q1:鸿鹄计划的成员都是第一代大学生,你们觉得第一代大学生身上有什么相似的品质吗?你怎么看待这类品质呢?赵芳:首先是坚韧不拔的毅力,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的学生,从乡村走到城市,加入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或者一个比过去更大的环境,他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其次,我觉得大家也有着很旺盛的生命力。面对各种问题,没有太多人可以给予他们建议,需要自己一步一步走下来。如果没有这样的生命力,可能在某些节点退却。还有就是,对家庭的牵挂或者说是一种共情吧。虽然离开了家乡,对自己走出来的地方还是有着非常深厚的情感,这也是为什么原生家庭背景和父母的养老会困扰这一代人──因为他们需要考虑众多现实因素,所以他们的牵挂才更深。对我来说,不能失去对未来目标的奋斗和渴望,也不能忘本,要在成长过程中坚守下去。需要和外界多接触和沟通,为自己争取到更多机会。也不要做过多的比较,比较产生的落差感在面临困难时特别打击人。现在政府对贫困生给予不错的帮助,所以在经济上可以宽心一点。但从我的成长经历和观察来看,越知名的学府里,第一代大学生的比例会越少,在这样的落差下,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学历、背景歧视,因此更需要外界给予第一代大学生一些相对平等的机会和支持。刘向晖:第一代大学生大都明白生活之艰难、父母之艰辛、(学习、工作)机会之不易。由于希望能给自己和家人,以及给社会更好的回报,根本没有机会或者资格去躺平。他们身上大都具备“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优秀品质。当然,因为自小成长教育环境的限制,他们的视野、甚至自信心都相对会受限,容易不够自信、有些迷茫。而那时候的我们和现在的第一代大学生大致上相同,但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现在的信息化程度给予现在学生更多接触世界的机会。在信息化的时代,世界是平的,不像70后(90年代的大学生,那时还是拨号上网,电脑还是386/486/586)所处的时代。如果性格内向,很容易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岛。相比之下,现在的大学生能通过网络获取众多信息,能进行以前难以想象的线上、线下交流。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也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扩招政策和奖学金等资源,出国留学、选择自己职业的可能性增加了不少。Q2:作为鸿鹄计划的一员,赵芳觉得鸿鹄计划和导师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和影响呢?赵芳:在参加鸿鹄计划以及和导师的沟通过程中,感觉自己收获蛮多。我加入时所面临的问题,和一些同学应该是同样的,有很多共通的痛点:是该选择考公还是工作?如何平衡学习和实习?如何确定职业规划?怎么处理家庭关系和经济问题?我在三个方面发生了循序渐进的改变:第一,眼界开阔了,因为我们学校地理位置较偏,所以接触其它高校同学的机会较少,鸿鹄计划成为我的窗口。通过它,我看到很多优秀的老师、同学正在付出何种努力,这点开阔了我的眼界,也激励我不断学习成长。第二,想法发生了转变,从一开始比较随遇而安的心理到开始规划并执行目标。最后,开始实践,通过CYOT,我开始寻求外界机会、参加实习。我导师是一个幽默真诚,负责任又有同理心的人。他不会对我说大道理,而是分享他的自身经历,比如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机遇。同时他态度友善,不管什么问题都会给我解答。在和导师的对话中,我逐渐确立了自己职业方向。其实之前我非常犹豫,因为读博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经济、精力、未来求职等等,但导师十分细致地帮我分析了各种利弊,分享了他当初放弃读博的经历,并且明晰了一些我现在考虑的问题,坚定了我读博的意向。此外,因为我现在也在实习,对于职场上的问题和困难,导师也会分享一些小tips~不管是大的职业规划还是琐碎的实习生活,他都会给予一些小建议,令我受益匪浅。Q3:老师希望透过担任导师带给学生什么影响呢?觉得赵芳同学是一个怎么样的同学?刘向晖:担任导师,我主要是希望开拓同学的思维,提供建议和备选方案。因为我当年也踩过一些坑,有过和他们相似的迷茫,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和经验给他们一些借鉴,让他们有更好的判断,做出更佳的选择。在面临选择时,我不会直接给答案,而是去分析几种不同的解决路径,以及其可能产生的结果。同学们都很优秀,有自己的判断力,所以这个过程是在训练大家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第一代大学生有时会缺乏自信,但参与鸿鹄计划的同学们,是有强烈提升自己的目标,所以我希望在沟通中,捕捉到他们的闪光点和高光时刻,给予一些鼓励。我觉得赵芳是一个比较善于表达的同学,她乐于去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愿意和别人沟通,而且她是一个很聪明、理解反应速度都比较快的孩子。另一个是我觉得她有上进心,在未来的发展中,无论是职业还是生活,拥有上进心都是一个很可贵的品质。她知道如何提升自己,积极寻求外界的帮助和机会,努力去追求更好的自己。其实这些同学们本身很优秀,我们作为导师是以分享者的身份更清晰地发现他们优秀之处,然后去做一些引导。Q4:作为鸿鹄计划导师和70年代的第一代大学生,老师有什么想给同学们的建议吗?刘向晖:这个问题可以分成很多层面来说,但不管在哪阶段,一定要有自己阶段性的目标,有明确的方向感,并且要做到自律,寻找实现目标的路径。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也是重要的。好的时间管理可以提高效率,做更多事情。比如,很多20多岁的同学都会面临感情问题,我认为在感情方面,要明确何时该投入何时该止损──要明白在这个阶段,自己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就学生的不同阶段来说,刚入学的话,第一个是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目标,再进行目标分解,比如大一到大四,每年应该做什么。不管现在的专业喜欢与否都要把成绩考好,因为成绩会是很多机会的硬标准。第二是一定要把身体锻炼好,健康是你一辈子的财富,也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础。体育锻炼除了强健体魄外,也可以培养成为你的专长和爱好。第三,培养一个兴趣爱好。如果你对工作、生活不再感兴趣,那你会觉得非常痛苦,反之,你会乐此不疲。第四,多和同学交流,去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不管未来就业或创业,人脉基本上都是在读书的时候结下的。不仅仅是同专业的同学,还需要多认识一些不同的系不同专业的同学,适当地扩大交友圈。招聘阶段则牵扯到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我和同学们也聊到过,有几个可参照的坐标系,因为每个人的特点、兴趣爱好、所学的专业都不同,把这些列出来,尽量去找朝阳的、新兴起的行业。因为有时找对行业,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只要在风口上,猪也会飞。工作中的建议,这我也和赵芳聊过。很简单的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从主管和前辈的角度去思考事情,你希望新同事是怎么样的人?只会夸夸其谈,不踏实的人大家肯定是不喜欢的。所以还是要勤快、灵活一点,多思考。在向主管请教问题的时候,不要只说出不足之处,而是再思考下有无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有哪些值得尝试的举措?将解决方法列出来,尽管不一定可行,但是主管会觉得你进行过思考。当然,前提是把自己手头的事做好。最后就是永保好奇心,好奇心是探索的基础。进入前沿、新兴的产业,其实你的起跑线和大家的是持平,但在年轻的时候,多思考、多学习,效果会更好。总之,不论在哪个阶段,目标感、兴趣和好奇心、自律都是你前行中的重要因素。撰写:Yuhan、雅琪校正:王爽、赵芳排版:Yuki往期精选赛茜为你揭秘:“中国第一代大学生调研报告” 项目组幕后的故事CYOT 2021年度回顾 | 文末附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