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第一代大学生群体的调研是一个全新的项目,完全从零开始策划和制作。团队一共 14 个小伙伴,天南海北,遍布全球不同国家,交流常常隔着时差进行,彼此协调配合,每个人每周至少付出两小时的时间。在针对具体的任务做分工的时候,会采取把任务活动细化的方式,分成很多个不同的小目标来进行,大家提前安排好自己有空的日程,在其中穿插进入工作模块,设定好一个DDL以便让团队其他成员能够Follow。”
“从5月开始面试志愿者,6月建立团队,7月最终问卷调研,8月书写,9月结稿。在团队里,我们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平行的培训方式,并将多元化的想法融入其中。”
其中调研报告团队成立到完成,整个过程一共分为四部分。
首先设立研究组,对全球第一代大学生和中国第一代大学生进行深度的评估,我们基于现有的项目做了相关的研究分析,仅仅一周的时间就做出来了第一版,随后再二周完成了最终版。
第二步,在数据分析方法论的指导下,对大学生信息,包括出身背景、家庭教育层次、家庭收入以及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困难进行收集。
第三步,我们邀请10-15名鸿鹄计划的大学生,进行以人为本的焦点访谈。将采访记录进行量化,对于每一个人的特点进行详细的归纳,对于有意思的经历进行筛选,总结出采访的名录,对于所采访第一代大学生主要问题的痛点进行深度的刻画。最后,将CYOT的现有资源和学生需求进行匹配,对未来可以进行更深层次帮助的部分进行预判。
叶仕垚分享道,因为我们之前看某一类群体的时候,都会给他们一种刻板印象。我们在谈论第一代大学生的时候,也经常会觉得他们可能经验不足,野心不够。但是你在接触中发现,其实第一代大学生的背景、经历、性格都非常多彩,并且能多元化表现出来。所以他们不属于那种应该被刻板化的人群,有些时候恰恰相反,他们有特点、有活力,与众不同。
不同的第一代大学生之间,内部差别可能会更大,有的第一代大学生性格活泼,有的则可能比较内敛。另外我们惊喜地注意到,参与过我们活动的第一代大学生,都是比较努力、积极、向上的第一代大学生。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人生都有一个比较好的想法和向往,所以他们才会愿意去做这样的事情。
在活动中,他对第一大学生这个群体有一个更立体、更丰满的认识。不像之前只是浮于表象,仅停留在字面含义的理解。实际上这个群体的画像理应更加丰富多彩,并且问题也更多元,常常让人意想不到。

“他们每个人,在最后的采访都很有正能量。会认为自己已经走出来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往后不会再有什么困难能够扳倒我。只是可能需要走的弯路更多一些,可能需要再多磨练一些,但总体而言,都拥有着一个向上的积极态度。”
赛茜认为,第一代大学生是一个让人感觉很有希望的群体。
“在未来我们可以从哪些层面去持续地给他们帮助,去给他们持续地进行赋能呢?”
赛茜认为尽管现在已经有很多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还有助学金来提供资金上的支持,但政府和高校实际上很难给予第一代大学生和潜在的第一代大学生精细化,一条龙的帮扶动作。
面对并非单一的问题,经济是很重要的一面,但心理上的自我认知层面的自信,以及进入大学后,反差下的自我规划需要进行很大的引导。青年人在大学时期常常需要建立自己的世界观,对自己的人生有个成熟的规划。由于现在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受限于认知差异,很多时候他们没有办法进行批判性地思考,知道什么才是真正对的,因此培养批判性思考往往是首要事项,能够认知到不一样选择所可能带来的结果上的差异。
最后,赛茜希望CYOT把规模做得更大,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撰文:王昭怡、贾书涵
校正:瑞雪、钱龙
排版:浅海
往期活动
CYOT 2021年度回顾 | 文末附年报

CYOT鸿鹄领袖公益计划2.0 | CYOT鸿鹄青蓝杯决赛精彩回顾
//////////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