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a world where talent is equally distributed, but opportunity is not, CYOT is fighting to rebalance the odds and give every young person a fair chance to realise their dreams.”
采访/撰文:11
排版:小鱼
法学毕业生除了做律师,还有哪些选择系列(三)

Q1:您没有选择做律师,从事了什么职业呢?
之前是公务员,现在是一名公司法务。
Q2:法学专业出身,毕业后没有选择做律师,为什么?可以描述一下现在工作的日常内容吗?
没有选择做律师的原因,最主要是自己身上存在“惰性”吧。律师面临的职业环境相对多元化,复杂程度较高,从学校毕业后,基于我对自己的认知和从业意愿,最终没有选择律师方向。
目前的工作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负责公司各项重要文书的起草与审核,二是负责职业培训业务。
Q3:现在这份工作的职业发展路径是怎样的?其中面临的基本挑战是?
就我目前的从业经历而言,职业发展路径是从基础的法务业务做起,逐渐熟悉公司的各个部门与业务模块,为优化公司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发挥作用,进而承担更高的管理职责。
Q4:您从法学院毕业后,一直没从事律师职业,在职业选择上有什么经验?
对法学院的学生来说,律师是一个很好的职业方向,但肯定不是必然的方向。法学专业出身而没有从事律师,甚至从事非法律职业,其实挺正常的,就像法学专业出身然后做了律师一样正常。
专业经历和职业愿景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天然存在的,更多还是来自于个人的认识。放开手脚多学习多经历,心里不用有太多的法律与非法律职业之分。律师需要要面对多元复杂的职业环境,灵活变通,比较奔波。而我自己不是一个热衷对抗的人,更向往安宁但有趣的生活状态,尽可能地活在人间善意的那一侧。
可能很多学生刚从象牙塔出来那一阵,很容易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我也一样。但久而久之我觉得这是个“误会”,毕竟地球没有谁都一样转,我做的工作连带我自己本身可能都是“无价值的”。所谓“无价值”是说,个人并没有自己预想的那么重要、或者对做某一份工作具有先天的calling、一种使命感,我能做的只是习惯“无用之用”,找到一种心态上的平衡,进而对每一份工作都能很好地接受并适应。
职业选择也是这样的,你得找个跟你脾气相似的,但也不必然一辈子就“锁”了,工作本身可能只是你体验人生、认识自己的一个途径。
Q5:从事职业初期,您是否经历过早期的彷徨和探索?可否分享一些您这些年探索的心得或感受?
实际上到现在我可能也说不清楚自己的“价值”究竟是什么,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彷徨,所以也一直在探索着。彷徨至今,探索至今,无法克服,习惯就好。这一问题或许与个人性格、价值观有关,各人体验不同。坦率地讲,我一直没有弄明白过自己的价值该如何体现,该怎样在职场更好地发挥作用。
目前的职业发展我个人比较喜欢,能够看到自己的工作实实在在地为公司起到作用。工作受到认可,与同事们相处愉快,收入够生活,夫复何求。
Q6:您觉得法律人从事非法律职业的优势和劣势分别在哪里,您可以从您自身的经历谈谈么?
读法律这件事的影响是终身的,虽然当年做出这种选择可能是无意识的。面对任何人和事,除了天然的情感投射,我会习惯性地运用逻辑思维来分析判断。综合思维也被培养起来,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处理问题。劣势也是很明显的,这个群体的自豪感太强了,总为自己是法律人感到骄傲,以至于比旁人更难清醒认识到自己的劣势。
Q7:职业发展道路上,遇到过特别有感触的故事吗?
之前从事公务员工作时,接触到了社会不同群体的生活状态。曾经有一位年轻的当事人,在案件调解后,在返乡的火车上给我写了长长的一条短信,诚恳地感谢了我。而事实上我只是做了职责所在的一点点的工作,都谈不上有任何相助。大多数人其实很善良,要的并不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多尽职尽责,多帮一帮,不用太计算回报,其实收获会很多。
Q8:可否给正在求职路口的年轻人一些建议?
应该有很多人会鼓励年轻人吧?那我来说点“丧气话”。正在找工作的年轻人,你可能很幸运的接受了好的教育,从光鲜靓丽的学生时代里走出来,但很快你就会发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都是童话里的说辞。不存在越努力越幸运,我们只是幸运地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于是努力有机会被看到;也不存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只是幸运了获得了一片可以耕耘的土地。别把自己不当回事,别把自己太当回事。首先要认识到,努力也许是徒劳的;其次要认识到,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努力,而是应该坦然面对努力之后的任何结果。
所以,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也别把自己不当回事。不妨运用法律思维想一想,哪些值得赚哪些不值得。就像学生生涯很短一样,任何生涯都很短。某种程度上,学习和工作都是终生的,更自信地放开手脚多学习多经历,心里不用有太多的法律/非法律职业之分。赚钱养活自己养活家人当然重要,但并非多多益善,不妨运用法律思维想一想,哪些值得赚哪些不值得。
当然,在不影响基本生存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吧。只要饿不死(当然一定饿不死,笑)。只要能对得起家人,那么,过程比结果重要。
往期回顾
CYOT专访 | 海松资本张睿麟:人生是抉择与进化的过程
//////////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