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a world where talent is equally distributed, but opportunity is not, CYOT is fighting to rebalance the odds and give every young person a fair chance to realise their dreams.”
采访/撰文:杨琼、陈春城
编辑:Faith
排版:浅海
过晓茜
201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主修景观建筑,在大学期间赢得了跟随独立策展人策划威尼斯双年展、西班牙文化节等项目机会。
毕业那年,过晓茜和大学老师范凌以及中央美院的同学一起联合创立了特赞并出任首席市场官,致力于通过特赞搭建的平台去智能对接创意人和品牌方。
2017年,过晓茜女士上榜福布斯亚洲30 under 30精英榜,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杰出青年代表,在2017年参加了在瑞士举行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并接受了BBC的采访,那次论坛,习近平主席还在开幕式发表了主旨演讲。同时,她还在2018年上榜Gen.T China List 中国新锐先锋百人,2019年上榜Gen. T Asia List 亚洲新锐先锋百人。
从大学到创业,过晓茜的求学和工作经历看似一帆风顺,正如她在采访中多次提到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运气好像也的确格外青睐于她,各种机会看似总是意外降临。
但透过她的讲述,我们了解到是她并非手握直达船票,毫无迷茫。“保持一个开放平和的心态去认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的特质,才让每一次机会降临时都紧紧握住,获得意外的收获和成长。”她说。
采访中,过晓茜不止一次感慨自己非常幸运。
比如,大学时就遇到了自己的恩师范凌,“范老师的严格要求不仅培养了我在学术和专业上过硬的能力,也为我提供了很多接触国际平台的机会以及大学毕业后的创业机会”。再比如, 第一次去硅谷科技公司参观。在脸书总部的餐厅排队时,竟偶遇了脸书的元老级人物赵海平,“我得以向赵老师分享特赞的创业想法,并很幸运地得到了他的建议”。这些,还不包括在微软和36氪的创业大会上,特赞团队都意外地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并得到投资人的青睐。
这些在常人看来能在自己身上发生一次都很幸运的机会,好像不断地青睐于过晓茜。尽管她归因于自己的幸运,但通过访谈,我们还是了解到了这些幸运背后的可能不为人知的“秘密”。
“我在工作和生活中一直都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有种愚公移山的精神”,过晓茜说,“我是一个对自己非常严厉且要求很高,同时对同事也比较严厉的人。我给人在学习和工作上的印象都是很靠谱的,(大家会有)印象就是我不把那个东西做到90分以上,是不会罢休的”。
正是因为对自我的高要求,过晓茜在上学期间便渐渐地给恩师范凌和他的太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范老师即将去美国继续深造前,范老师的太太邀请过晓茜为范老师组织一场建筑分享的活动,她出色的表现又为她迎来了在范老师工作室实习的机会。“非常幸运,在范老师的带领下结识了优秀的学长学姐,也更好地认清了自己的潜力。”
日常生活中,勤于思考帮助她更早地去了解自己长期发展的方向。
一次,正在葡萄牙考察当地建筑项目时,她听到一则关于某全球知名公司高管裁员的新闻,忽然意识到,自己到40多岁的时候如果在传统行业,也许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我跟自己说,我要去一个朝阳产业发展。”
“范老师分享了不少硅谷互联网创业的项目后,我的眼睛都亮了。尽管当时不确定特赞是否可行,一直在面对不确定性,但我相信大的方向是离不开互联网发展的大势的”,过晓茜分享到,“我笃定,特赞就是大势”。
大学主修建筑学,毕业后创立了与建筑毫不相关的互联网公司“特赞”。 过晓茜的一路成长,在旁人看起来规划清楚,方向明确,但在这次的分享中,她真诚地和我们分享了一路走来,她的迷茫和困惑,向大家展示了她在“中国年轻精英”这一标签下,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过晓茜曾经提到,自己对建筑并没有那么热爱。这次我们和她的访谈,又问了同样的问题,想了解在她创立了特赞后,是否对建筑学的态度有了改观。
她也再次非常坦诚地说,依然不能说对这个专业充满热爱,而当时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主要是因为对美院的热爱。“尽管我也很羡慕身边美院那些学习艺术的极富有创造力的朋友,但我知道自己是更偏于逻辑思维和商业思维的,即使是看一副画、一个建筑,我也不自觉地用逻辑而非感受去分析。”尽管如此,在美院的建筑专业学习却也磨练了她的耐心和毅力,而这些品质让她在之后的经历中都获益匪浅。
“大学毕业后的创业经历也并非是规划已久。”是因为中学是在一个国际班读书,很多同学后来都选择了出国,即使后来过晓茜考入心仪的美院,她还是会有种孤独感,所以在刚入大学时便打定了出国读书的主意,“希望和自己的同学们有同样的经历,共同的语言”。
但这一计划被“特赞”的诞生而打破。
正如她在采访中所分享,她是一个极其崇尚自由的人,向往自由的工作,自由的生活,可以有规划,“但不会被这些规划所束缚”。因此,即使完全没有想到大学毕业后会马上就创业,但当机会来临时,她也同样能紧紧把握,勇于接受新的挑战。
“当然,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我也会有不自信,会焦虑,会感到迷茫。初创特赞就是一个例子。”
在创业初期,她和团队面临了很多起起落落和周围人对特赞这种商业模式的质疑,用她自己的话说,“当时唯一信任自己的就是无论她做什么都无条件支持她的妈妈”。经历过无数的质疑和自我怀疑后,过晓茜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疏解方式,她去看找行业内的专家请教,听哈佛在网易的积极心理学公开课,去读很多关于工作模式和管理的书籍,参加线下的讨论活动,不断地去了解自己难过或是恐惧的原因,然后有意识的让自己更关注正能量,去思考看似不好的经历又提供了哪些自我探索的机会,从而现在站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个积极的她,爱笑的她,充满幸福感的她。
过晓茜是一个对生活的充满感恩的人。这既归功于从小到大自己的好运气,也归功于家庭给予她的滋养,当然,更离不了后来求学创业上遇到的良师益友,包括一些陌生人的善举。她感恩家人、朋友和自己所在的社区,也禀持“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态度去帮助别人,回馈她所生活在的社会系统。
“我妈妈从小到大对我的教育都是吃亏是福,要帮助别人,比如我还记得很小的时候,妈妈会捡回来受伤的小鸟。”过晓茜和我们分享妈妈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不断地体现在她自己的行动上。
在小学的时候,过晓茜得知学姐患上白血病,在没有老师带领的情况下,她自发组织了为学姐治病的募捐活动,也因此发现有这样一份善意的不只她一人。在她看来,“很多人其实都希望伸出援助之手,只是缺乏一个去组织的人”,而对于患病的学姐和她的家人来说,即使是一笔数额不大的捐款,甚至只是同学的拜访和关怀,“在当时的情况下,都会给需要帮助的人带去极大的温暖和善意。”
成长经历让过晓茜的利他主义慢慢形成。她强调,“帮助别人并不是狭义地指去帮助那些曾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的人。无论这个帮助的对象是谁,只要伸出援手,都是一种善意与回馈,去回馈曾经给予自己帮助的这个生态系统。因为每个人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都是这个社会生态系统的一员。”
过晓茜说,收到过很多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尤其是在开始创业时,过晓茜非常感谢的自己的央美恩师范凌,尽管自己当时只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年轻且经验不足,但因为价值观的契合,范老师依然选择了相信她去共创特赞、开发现如今特赞的商业模式。“而正是范老师的信任,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创业初期,特赞只有三四个人,作为公司联合创始人,过晓茜负责了很多方面的工作,从商业模型开发、到技术、人力、市场支持,都要管,尽管她自己也只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
现在回忆起来,整个过程是充满挑战的,比如招聘计算机工程师,学建筑出身的她不得不时常“打扰”一些技术负责人,“像问十万个为什么一样去和他们聊天,从而慢慢了解工程师这个角色。”回想起当时的经历,过晓茜充满感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大家的时间都是宝贵的,在特赞发展的初期,没有人知道它未来可以发展到什么程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还是愿意无私地去花时间帮助她,这在她看来是一件非常美好而值得感恩的事情。
这份美好也以不同的方式被她在国际舞台上传递。
作为全球杰出青年在瑞士参加达沃斯论坛时,一位来自非洲的朋友非常喜欢特赞的商业创意,希望更好地了解特赞模式,以便在非洲做类似的项目,他跑过来试图更多地理解特赞的发展历程。这让过晓茜一下子想到了曾在其他活动时想请教别人的自己,试着和别人交流却有时不被理睬的经历,正是这些过往经历让过晓茜停下来,主动耐心地和他分享自己在特赞的经历,坦诚地分析做得好与不好的方面。
让过晓茜想不到的是,在达沃斯会议结束时有一个大家分享感动瞬间的环节,这位非洲朋友竟幸运的获得了发言的机会,更让人意外的是,他表示过晓茜和他不设防的分享是他这次参会最感动的时刻。尽管过晓茜已经不记得当时和他具体分享了什么,但这次经历显然不只感动了这位青年,也被过晓茜视作自己人生的高光(seen light)时刻。
“日常生活和新闻里我们经常听到的各种公司的商业成功。但在这样国际会议上,我看到了一个更辽阔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我更直观地感受到了不分国界的人性的美好,找到了世俗意义的成功之外,人生的意义。”
正是被这份意义驱动,过晓茜也希望通过在CYOT自己经历的分享,可以让更多年轻的读者变得更加自信。
2017年,过晓茜的外婆过世,她为没能见到外婆最后一面深感愧疚。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让她意识到,自己过去七年的工作节奏实在是太快了,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去陪伴自己的家人。因此,她决定停下在特赞的工作,不再参与日常运营管理,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家庭。“慢下来,接纳自己的恐惧,用心生活。”
正如特赞是她在和朋友在一个周日的晚上看电影时突然萌生的一个想法,在崇尚自由的过晓茜看来,“慢下来”也是为她的下一个新想法的产生蓄积能量,“因为生活是需要去享受,去感受的。”
和绝大部分创业者一样,在特赞的七年,过晓茜每天都过着烧脑的生活。
每天有无数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涌来,她必须带领团队快速找到通关的答案。别人可以懈怠,她不能放松分毫;别人可以恐惧,她却不能表露。
离开特赞后,过晓茜打算调整一下有点透支的身体,从长计议。“那时,还不知道要做什么,心里其实有点打鼓。” 不想,安静的生活在不经意间为她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接受太极师傅的安排,她去参加一个为期10天的太极静修,每天主要就是站桩打坐写书法,消解心中的杂念。
“其实我以前也站桩,非常努力,可是站完后肌肉还是紧绷酸痛的,整个人根本松弛不下来。”
而这一次的静修,过晓茜放下了头脑,每天站桩就是随着气息自然地感受身心。渐渐的,她体会到前所未有的自然、放松、喜乐。“感觉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似乎开始呼吸,很是通畅,与自然链接。”作为一个商海里一直以理性著称的职业女性,过晓茜惊奇的意识到了心的能量。
“接下来,我还会去参加一个生态农场项目,踏实地在农田中学习。”
她终于意识到,无限接近“天人合一”时,很多问题其实可以迎刃而解,人们本来就应该喜悦地接纳命运馈赠给的每一个当下。
现在的她生活得更从容了,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调养身体、感受生活,并有意识地管理自己的饮食习惯。
“虽然我还不知道我下面具体要做什么,但现在的我,不再那么恐慌,欣然臣服于命运的安排。”她笑意盈盈,无比笃定。
往期活动
Comments are closed.